纪念文学大家汪曾祺诞辰90周年(图)
2010年03月02日 07:44 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汪曾祺诞辰90周年纪念

黄裳写的《忆曾祺》手迹 (图片来源:东方早报)

汪曾祺(1920-1997) (图片来源:东方早报)

(图片来源:东方早报)

“很多歌消失了。”

——这是一代文学大家汪曾祺在其小说《徙》开篇所写的一句话。刚刚过去的元宵节是汪曾祺诞辰90周年,老人已经走了十多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汪曾祺那些温暖人心的作品影响也越来越大,自称“汪迷”的读者也越来越多,评论家李陀在《汪曾祺与现代汉语写作》中曾说:“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把现代汉语从毛文体解放出来这样重大历史转变中做了一名先行者,我深信汪曾祺不是一般的作家,这个和蔼平易的老头儿所应该得到的尊敬,会远远在许许多多今日正声名显赫的诸般人物之上。”

在汪曾祺诞辰90周年当天,中国作协、江苏作协以及汪曾祺的家乡高邮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包括汪曾祺诞辰90周年座谈会、汪曾祺文学奖颁奖、汪曾祺生前书画展等,作家铁凝在书面发言中说:“汪老用小说、散文、戏剧、书画为人间创造的温暖、爱意、良知和诚心却始终伴随着我们,一个民族,一座城市,是不能没有如汪老这样一些让我们亲敬交加的人呼吸其中的。”

汪曾祺生前曾自称是“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从这两句他最喜欢的宋诗里是可以了解一二的,如同他的文本,在平淡素净的背后,却弥漫着温馨的悲悯情怀,汪曾祺所写的绝非闲适,闲适与平淡只是其文字与书画的表面,而在深层次的意义上,汪曾祺是一个有着无限博大宇宙意识的人,那种对于生命发自内心的喜悦,以及对于世间挣扎着的生灵的悲悯,一笔一画,无不可以让人触及这个平和老头儿跳动着的温热的心。

汪曾祺的儿子汪朗在接受早报专访时认为,作为沈从文的学生,汪曾祺表面是平和的,但骨子里其实一直有着一种傲气:“这种傲气不是看不起人,而是对自己的文学主张与人格的坚守,这是傲的根本。”

上海在汪曾祺的生命中无疑有着独特的意义,汪曾祺在上海曾经拥有一间简陋的“听水斋”,他的第一本作品集《邂逅集》也出版于上海。1947年前后,年轻的汪曾祺除了去巴金家的沙龙,更常与年龄相差无几的黄裳、黄永玉结伴漫步上海霞飞路,评说天下,臧否人物,那样一种意气风发与灵性的挥洒几成遥远的绝响。身居海上的汪曾祺的老友黄裳先生虽已91岁高龄,但在我们试着向老人约请他回忆与汪曾祺在上海的往事时,不过一日时间,老人便写就了一篇回忆文章《忆曾祺》,与汪曾祺相知相契之深可见一斑。

早报同时还刊出专稿《海上何处“听水斋”——汪曾祺与上海的往事》,以纪念汪曾祺先生。 顾村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汪曾祺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