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新疆待修复纸质文物堆积如山 人力修复需半世纪

2013年02月17日 08:3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瑟

本报今日头版头条刊发的报道《新疆文物面临严峻考验》,在全国特别是在新疆引起强烈反响。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天山网等网站纷纷转载,新疆文化艺术界人士纷纷给记者站打来电话,表达各自的看法。

新疆文物局有关领导表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新疆文物保护工作有了较快发展,众多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支持。但我们也应看到,新疆地域辽阔,文物保护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占祖国疆域面积1/6的新疆,文物保护队伍只有1000多人,远远无法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各级地方领导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认识虽然有了很大提升,但鉴于新疆特殊的保护环境,文物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领导表示,新疆文物保护工作欠账太多,需要各级部门加大投入力度。从全球来看,有墓就有贼。要加强群众教育工作,让群众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让他们真正成为文物保护的主力军。

由“文物面临严峻考验”这个话题,引来纸质文物修复的续闻。

“你看看这些纸质文物,用‘堆积如山’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依我们现有的人力,若想修复它们,恐怕需要半个世纪。”记者来到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时,听到的是这样无奈的话语。

发黄的纸团,外面裹着泥土,隐约可以看见一些字迹。这些纸质文物,被考古人员发现时,大都是这个样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学研究院、龟兹石窟研究院,在对吐鲁番地区的吐峪沟遗址实施保护性考古发掘过程中,出土了用汉文、粟特文、藏文等多种文字写成的大量纸质文书。这些文书包括佛经写本、世俗文书和古书注本等,为研究吐鲁番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对于全面研究吐峪沟石窟寺具有重大意义。

但经过几千年埋藏的这些纸质文物,要加以利用,就必须对它们进行修复。

以新疆吐鲁番为例,近年来出土的12000多片(本)纸质文物中,有90%是从吐峪沟出土的。其中,文字经初步判断有24种,是整个丝绸之路沿线发现文字最多的地方。年代最久远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过专家们的精心修复,目前已修复2000多片(本),其中有一张写于1300多年前的唐代药方,令人称奇。

由于新疆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纸质文物保存得相对完好。据悉,吐鲁番出土的纸质文物只占整个新疆纸质文物的2/3。以目前纸质文物修复师的修复能力,仅吐鲁番地区需要修复的纸质文物就足以花掉30年;而修复整个新疆的纸质文物,则需要近半个世纪。

去年8月,新疆文物局授予吐鲁番博物馆“纸质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这意味着将有更多资金和技术投入到这些纸质文物上。可是,由于人力的缺乏,人们只能在漫长的时间中默默期待。本报乌鲁木齐2月16日电(记者王瑟)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纸质文物 文物考古 文物保护单位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