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玉雕好坏不只看材料 “文革”时期作品就是政治任务

2011年10月08日 08:14
来源:北京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寻访 燕京八绝传承人

北京的国都史已近900年,历代王朝都会从全国各地招募能工巧匠到京城为宫廷服务献艺,久而久之,形成了浓郁的“京作”地方特色。在这众多的艺术品种当中,玉器、景泰蓝、牙雕、雕漆是典型的“宫廷工艺”,它们与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宫绣一起,被誉为“燕京八绝”。本版开设的“编辑走基层之寻访燕京八绝传承人”专栏,旨在通过编辑深入一线,与“燕京八绝”传承人“无缝”接触,挖掘“八绝”背后的故事,探索“八绝”的传承发展之路。

不拉掉几两肉怎学会磨玉

我读书时候并不了解玉雕行业,更没有想到今天会成为国家级大师和传承人。 我从小喜欢绘画,初中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美术而特别成立的。我学的专业是工艺雕塑,学制四年。第四年开始接触玉雕,在实习当中老艺人所讲的玉雕规律和方法对我的帮助很大,同时我也被他们的勤奋和执着精神所感染。但是当时我并不喜欢这个行业,我对彩塑和国画很感兴趣,理想是做彩塑或是去画工笔人物。当时毕业分配是以国家需要为天职,因此我被分配到北京玉器厂。当时做玉雕并不是像今天这样有地位受尊重。旧社会玉雕是四大苦行之一,成年和水打交道,有噪音粉尘,非常艰苦。我当时也不认为玉雕是艺术,觉得不能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想找个门路换工作,就在我选择时,“文革”开始了,停止了所有的组织关系调动。

我也想通了,下决心在玉雕上做出成就。我跟王树森师傅学习的时间最长,刚开始学艺那几年,我手上经常拉出血口子,王老艺人说:“不拉掉几两肉能学会磨玉吗?”王老艺人比较强调综合能力,也让我受益匪浅。他说,做艺术就应该像一个杂货铺,应该要什么就有什么,我有十样东西,你买十一样就不成,我有百八十样,你就挑吧。

“文革”时期不让做传统题材了,要做创新和现代题材,当时谁也没有经验,都是摸索着干。作品都是和政治有关,一件作品就是一个政治任务。“文革”中后期恢复了传统玉雕,这一时期我真正深入到传统玉雕之中,理解了材质的内在气韵,用学院派的方法去理解玉雕,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一直不觉得自己聪明,有的东西别人看一眼就明白了,我半天还转不过弯来。但是我靠的是勤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我在艺术和思想上长足进步的时期,也是我家庭最困难的时期,那时工资很低,主要靠我的工资生活。我从来没有休息过,除了担任厂里的设计工作,还利用业余时间挣点外快补贴家用。和我同时代的大师们一样均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一生清贫,把心血都放在传承和弘扬玉雕艺术上。1992年北京玉器厂成为合资企业之后,高品质的原材料有了保证并且也面向了艺术品市场,我在大型翡翠创作上进行了不少新的尝试。2000年退休后,我成立了自己的玉雕工作室,后来又成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继续玉雕艺术的传承。

退休后的十年是我创作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珍品精品,我的玉雕技艺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人磨玉,玉磨人,玉的生命就是人的生命,玉的灵魂就是人的灵魂。人生并不完美,但是有了不懈的追求,有限的一生就不会留下遗憾。

[责任编辑:马靖雯] 标签:玉雕作品 文革 燕京八绝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