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爱好者绕不开的难题:专家和仪器相信哪个?
陆
鉴定就是做生意,眼学、科学鉴定的信任危机
人为辐照是个又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这个领域的问题也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比如陶瓷各个部位成分不均匀的影响就不好考虑。
个人经验是在测量出来的曲线比较怪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靠个人经验,靠你用的方法,是你自己设计的方法还是抄人家的方法,哪个准呢,各家不太一样。
这就是各家的技术了,但这个误差还是比较小的。瓷器是20%-30%的误差,陶器大概10%-20%的误差。
此外,热释光检测容易被干扰。比如,过了安检,就可能遭遇干扰。一些人就用辐照的办法作假。但人为辐照作假和没有作过假的,可以区分,人为辐照与自然状态下慢慢吸收不一样的,信号怪异,这牵涉到一些技术秘密。
就现在的藏品市场的情况,他们做的90%都是赝品。
此外,哪怕是科学鉴定,也有很多种,热释光鉴定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其他的有很多是中国自己哪个物理学家自己想出来的,是不是有效,需要认证。
比如成分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库,很多理论上是正确的,我们也做过好多年,但真正运用到实践的鉴定上,实际操作上有难度。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古陶瓷的研究是比较透彻的,是全国最好的了,他们开展成分分析,正在建立数据库。
与眼学鉴定一样,国内的科学鉴定也遭遇信任危机。
梁博士坦承,很多人急功近利,很多鉴定就是做生意,没有科学道德,这个非常麻烦。
柒
文物鉴定圈中种种乱象:钱能让证书漫天飞
“如果成了权威,就等于拿到了一张长期的餐票。”杨静荣说。比如,现在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一些人甚至从来没有做过科研,就是一行政领导,也成了鉴定委员会委员,还到处去走穴,给人做鉴定。
一些经验和技术都非常好的人,却根本进不去。一些所谓的官方机构,成了利益小圈子。
在古玩界,大型博物馆、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员的头衔很值钱。
圈内有一个公开的价目表,帮人看一批货,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的研究员的出场费,最低的价格,也是1万元一场,有的甚至收到了好几万。
目前国内专家最高的出场费大约是15万一场。目前,在仪器鉴定还没有成为标准的时候,眼学鉴定的市场,还没人能撼动。收藏的人太多了。但专家的圈子,已经越来越乱,已经波及到了整个圈子。
最初的时候,一张专家的证书,就是权威的证明。到后来,就是证书漫天飞,一张鉴定一万、几万,甚至直接开假证,和人分成。
到现在,专家的口碑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多的人,转而相信仪器鉴定。但在国内,仪器鉴定,远没有成熟。
故宫博物院专家也介绍,在推行仪器鉴定的事情上,遭到了很多圈内权威的抵制。
其中最体面的说法是,眼学鉴定是一种文化,不能用生硬的仪器彻底取代一种厚重的文化。
捌
不直接承认仪器鉴定,权威岂愿放弃话语权
到目前为止,内地文博界的仪器鉴定研究进展缓慢。而在英国牛津、香港城市大学,都发展得很好,并建立了相当数量的数据库。
大陆科学仪器检测研究为何滞后,在圈内成了一个敏感的话题。
“其实大陆的科学仪器检测技术也不算太落后,很多机构,甚至民营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攻关。除了上海博物馆和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也有好几种技术,并可以投入使用。”
故宫博物院专家告诉记者:“在由圈内眼学大腕们制定的博物馆鉴定游戏规则中,至今依然强调以眼学为主,仪器为补充的模式,不直接承认仪器鉴定的权威性。这中间很有多复杂的因素,技术是否成熟,仅仅是原因之一。
如果同时用现有的七八种检测方法分别检测,再综合起来分析,得出结果,远比几个专家眼睛过硬。但目前,没有权威愿意放弃自己的话语权这么做。如果这一天到来,他们在市场上是否还有话语权?退回书斋,谁干?”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