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鹰为氏族图腾 黄帝军队以鹰为旗帜(图)

2013年09月29日 09:24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钟葵

红山玉鹰

元 海东青捕鹅坠

《山海经》记载的蛊雕

鹰是鸟中之王,空中霸主。鹰的文化、艺术、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积淀了几千年,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鹰文化。鹰的形象既是北方多个民族的图腾和族徽,又是战神的象征和英雄的标志。历代文人墨客还寄情于鹰,借鹰抒怀,以鹰言志,赋予了鹰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在民间文化中,鹰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物,有“镇宅神鹰”之美誉。

中国传统吉祥物·鹰

鹰,是鸟中之王,空中霸主。在中国古代,它是北方各民族所崇拜的图腾;在中华大地,鹰是战神的象征,英雄的标志。

按现代动物学的分类,鹰是隼形目鹰科中的一个类群,是食肉的猛禽,包括苍鹰和雀鹰。广义的鹰还包括其他鸟类,如鸢、鹞等,在我国最常见的鹰有苍鹰、雀鹰和松鹰。但在古代文献中,常将隼科中较大的鸟类和鸱鸮科鸟类(如猫头鹰)也称为鹰。

《山海经》对鹰的描述

古代奇书《山海经》中记载,有种鸟叫鹰贾,另一种鸟叫■■。《水经注》中引《庄子》中的记载,有一种鸟叫雅贾。鹰贾、■■大概就是这种叫雅贾的鸟,是鹰属。《山海经》还记载了大鹗、鵕鸟和蛊雕,称大鹗“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的猛禽。鹗即鱼鹰,鵕鸟外形似鸱鸮,即像鹞鹰。这几种猛禽古人都称之为鹰或雕。

鹰这种猛禽,早在原始狩猎时代就受到人类的崇拜,它那高超的飞翔技术、凶猛异常的擒拿扑击本领以及傲然挺立的威武雄姿,使人们觉得十分神奇。虽然鹰对人类生存并不构成威胁,但在残酷的自然环境面前,狩猎先民幻想有鹰一样的本领,那是极其自然的。为了更容易捕获到猎物,狩猎先民驯养鹰作为自己的助手,鹰鹞更成为他们不可缺少的依靠,乃至成为他们的氏族图腾和吉祥物。我国北方各民族如满族、赫哲族、鄂温克族、哈萨克族都有神鹰崇拜。特别是东北地区,凡信奉萨满族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鹰神话传说以及对鹰的各种禁忌和礼仪。

考古资料表明,6000年前东北地区的红山先民就是崇拜鹰的民族。在红山玉器中,出现了大量玉鹰、玉鸮和玉鸟,而且玉鹰的数量远远超过玉鸮和玉鸟。红山玉鹰有的写实,有的简约,还有一些超出现代人想象的鹰的变体,透射出一种远古文化独有的神秘感。在红山文化遗址中,还发现过鹰首人身的雕像和人头顶巨鹰的雕像。在牛河梁红山女神庙所供奉的泥塑动物中,也曾发现过一种大型猛兽的残件。种种迹象表明,鹰在红山先民的心目中是神圣的,毫无疑问就是他们所崇拜的图腾。

红山玉鹰有大有小,小的占多数,大的高达十几厘米。所有玉鹰背部都有两个相通的鼻状穿孔,可以像徽章一样缝缀在衣帽上,佩戴起来很方便,由此也可以证明玉鹰是红山先民的图腾和族徽。

鹰神崇拜对我国北方民族的影响极其深远。鹰作为一种图腾标志,曾经出现在秦汉时代匈奴王的金冠上。而辽金元时代的“春水玉”更是这种鹰文化的延续。契丹、女真和蒙古这三个与红山文化处于同一地域的少数民族,其王公贵族始终保留着一种鹰猎的传统。每逢春天一到,他们就骑着骏马,手臂上扛着一种比鸽子稍大,名为“海东青”的猎鹰去水边捕猎天鹅,元代的“春水玉”作品“海东青捕鹅”坠,正是以此为题材,表现出一种以小胜大的尚武精神。而清太祖努尔哈赤也把鹰作为民族的图腾。直到今天,生活在北方草原上蒙古族牧民仍将鹰仍视为一种神物。

黄帝军队以鹰为旗帜

不同地区的文化自然有其差异性。我国的北方民族视鹰为神物,以鹰为族徽和图腾。在中原地区,鹰则是战无不胜的标志。而且,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在鹰身上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和吉祥寓意,形成我国独具特色的鹰文化。

《列子·黄帝篇》中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传说黄帝在涿鹿之野战胜蚩尤后,作《桐鼓曲》以示庆祝,其中一章名为“雕鹗争”,是中国最早把鹰作为战斗胜利的象征。《诗经·大雅·大明》这样描述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意思是:广阔牧野作战场,檀木兵车亮堂堂,四马威武又雄壮。三军统帅师尚父,好像雄鹰在飞扬。协助武王带军队,指挥三军击殷商,一朝开创新气象!诗中以“鹰扬”象征军容的威猛和战争的胜利。

杜甫诗句借鹰抒怀

在古代文人笔下,鹰是人格和理想的象征。屈原用“苍鸟群飞”比喻自己的远大志向和博大胸襟。南北朝的刘勰用“肌丰而力沉”的山雉和“翰飞戾天”的雄鹰相比,赞美鹰的“骨劲气猛”。诗圣杜甫在《画鹰》诗中,用“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两句诗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他的咏鹰名句还有:“二鹰猛脑绦徐坠,目如愁胡视天地。杉鸡竹兔不自惜,溪虎野羊俱辟易”。“殊姿各独立,清绝心有向。疾禁千里马,气敌万人将。”等。

古代艺术品中鹰的艺术形象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鸢形陶鼎”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陶器鹰纹饰,随后商周时期出现了“鹰形尊”,秦汉时期出现玉雕鹰图形,画像砖和画像石对鹰的形象也有生动的描绘。鹰的绘画在晋代已经出现,唐宋以后历代传世画鹰作品大多出自宫廷画师之手。名家有五代的郭乾晖、郭乾佑兄弟,宋徽宗赵佶,明代画家林良等。近现代画鹰名家有徐悲鸿、李苦禅、潘天寿等。

镇宅神鹰 宜放高处

自然界中的鹰,具有孤傲独立的气质,庄严、强悍、勇猛的性格和敏捷、矫健、优雅的神采。鹰有非常大而成钩形的喙,以便将肉从猎物身上撕下来。它那强壮的腿和非常有力的爪,甚至可以将几十斤重的猎物抓起来飞行。鹰还有极为锐利的视力,可以从很远的地方看见猎物,这些都是鹰之所以成为空中霸主的显著特征。

在我国传统吉祥文化中,鹰不仅是北方民族的图腾和勇猛、胜利的象征,也是英雄的象征和家宅的守护神。唐以后龙的形象也从兽爪变成鹰爪。

人们将鹰与英雄联系起来,不仅是鹰为鸟中之王,还因“鹰”与“英”谐音。什么叫“英”?什么叫“雄”?魏刘邵在《人物志》中说:“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鹰天生聪明勇猛,以鹰象征英雄可谓十分恰当。在传统吉祥图中,以此为题材的有“英雄独立”图,图中画一雄鹰立于礁石之上,寓意英雄独步天下,驰骋江山。“英雄独立”图的另一表现形式为雄鹰站在松枝上,此图运用谐音手法构成,即“鹰”与“英”谐音,“松”与“雄”谐音。

人们用鹰比喻英雄,自然也在鹰身上寄托了美好的愿望,希望借助鹰的力量来保佑家宅平安,因此又绘出了“镇宅神鹰”图,常贴在高处,以彰显鹰的神威。

鹰是世界性的吉祥物,帝王鹰从法老时期就是王室象征,罗马帝国军队的标志采用鹰的形象,当前仍然有许多国家的国旗或国徽中应用了鹰的图案。埃及的国旗和国徽是萨拉丁之鹰的形象。墨西哥的国旗和国徽中有一只落在仙人掌上的食蛇鹰,是从古代阿兹特克印第安人的传说演变的。据说当年阿兹特克人迁徙,根据神示要在有一只鹰抓住蛇落在仙人掌上的地方落脚,他们最终发现了这个地方就是墨西哥城。

阿尔巴尼亚的国旗和国徽是一只双头鹰图案,是从东罗马帝国流传下来的。当年君士坦丁大帝修建君士坦丁堡时,就是为了要同时照顾到罗马帝国的欧洲和亚洲两部分,使其扼守要冲,因此选用双头鹰作标志。阿尔巴尼亚由于其国旗图案被称为“山鹰之国”。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图腾 山海经 鹰文化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