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2015-04-30 星期四 农历三月十二

凤凰卫视

叶锦添:电影有点没落了 失去了60年代的力量

2013年07月24日 14:15
来源:芒果画报 作者:叶锦添

 

刚开始做电影,其实并不是太喜欢,因为电影里有些东西跟我的感觉不太一致。直到做《胭脂扣》,它蕴含的文化性让我第一次感觉到,我是进入了一个不同于现代世界境界里。

于是,我开始试着把电影变成另外一个世界的杰作,用人的精神状态去重新建构影像,寻找全新的表达。

这种表达需要借代。借代的意思就是,它原本不是这个东西,但通过某种形式将它变成了这个东西。

就好比说,梅兰芳是个男人,他可以通过他的装扮、他的嗓音、他的演出将自己变成一个女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男人去演女人,但同时我们又看到一个女人在表达她的感情,这说明他的表演和精神已经融为一体,这就是我想做的东西。

我有一个外国朋友,帮我做了很多舞台的东西。他教我怎样处理自己的身体,怎样把自己的身体变成一个宇宙,变作一个整体的概念。

比如中国的椅子,它跟人们的身体有关,而且还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当你坐上椅子,你就会奇迹般地被控制住;当你摸着椅子,它所有的设计理念就好像走上了探索时光的路。

我有朋友经常骂那些做沙发的人,他们说坐了沙发之后人就变懒了。换个角度来讲,就是沙发把你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老,艺术也是如此。

中国人其实年龄越大越精神,因为他长时间接触身边一些让他年轻的东西,比如练功夫、学养身学。他们跟身体说话,就像和朋友聊天,会有一种在现实生活以上一种追求,我们称之为信仰。中国人讲究简单,讲究飘逸,讲究精气神,其实就是灵魂处在一种很轻松很自由的状态,并且用这种饱满的状态去迎接生活。

这几年,我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想法:我只能用自己很真实的、不思考的方法,和真正的外界沟通。我觉得,现代人已经被污染得差不多了,那些来自自身的限制、浅薄、对某种东西的执著、质疑、癖好,把一个人的所有感官都挡住了。所以,他们表现出来的就是挑剔。

观众很有趣,他们其实想看新的东西,又喜欢挑剔你。但挑剔时既没有说词,也没有高深的学理,只是一味地说“不行”,他认为自己的观点就是公认的权威。但是很奇怪的是,如果你要真的按他的想法设计,他又觉得很闷,又会继续挑你的刺。

长期做一种类型化的风格,我其实也觉得很累。所以我想重归上世纪60年代,找回那个时代影像风格的生命力。

电影美术在当下有点没落了,失去了上世纪60年代的力量。不管你怎么做,它只是一个营造气氛的工具,没有确切的语言,没有寓意。

因为,现在电影本身就遇到了很大困难,电影故事要拍得很新颖,要让大众乐意买票进场,看完电影,他们还要喜欢,不能骂。一部电影的出产要照顾方方面面,拍摄成本越来越大,创作空间越来越小,很多想法都不能在电影里体现。电影已经变成了一个娱乐性太强的东西,而且观众是不能得罪的。不能得罪观众,那就没法表达什么了,所以最后的状态只能是平的。

艺术这东西,讲到底是很个人的东西,都跟感情有关,也跟你的生活状态有关。所以艺术家真的必须从现实中抽离,才能钻进艺术世界,这个过程,注定是最孤独的。

 
[责任编辑:曹悦] 标签:叶锦添 电影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

  • 快速突破口语教程
  • 在家轻松做纳豆
  • 21天练就一手好字
  • 颈椎病发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