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齐白石诗好无人知 曾自评“我诗第一 画第四”(图)

2013年02月07日 15:28
来源:新民晚报

齐白石表现亲情的一首诗是:

星塘一带杏花风,黄犊出栏西复东,

身上铃声慈母意,为今已作听铃翁。

读了此诗,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每当夕阳西下,倚门而立,渴望孙子放牛、砍柴归来,听到铃声,方才放下心来。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既写生又写意的疼爱孙子的国画啊!

齐白石表现乡土生活的诗,以田园野炊的一首诗最为突出。诗云:

一丘香芋暮秋凉,当得贫家一谷仓。

到老莫嫌风味薄,自煨牛粪火炉香。

这首诗散发出醇厚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新鲜草木庄稼般沁人心脾的芬芳。使人读之,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掘山芋、挖地洞,用牛粪煨着山芋,欢娱野炊的生活画面历历如在眼前。

齐白石生长在农村,热爱农村,他对农村的一草一木,一果一蔬,都怀有十分浓厚的感情,甚至达到偏爱。他曾经说,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王,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大有对白菜抱有不平之气,显示出他对白菜疼爱有加的思想感情。不仅如此,他对棉花更是独有钟情,如他赞扬棉花说:“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这两句诗是齐白石的大手笔,寥寥数语,却意味无穷。

齐白石不仅善于观察生活,而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镜头。如他观察小儿怕上学,从家里出发时裹足不前,放学返家时奔跑如飞,依此情景写了下面这首诗:

当真苦事要儿为,日日提萝阿母催;

学得人间夫婿步,出为茧足返为飞。

诗中把小儿畏上学的形象写得维妙维肖,趣味盎然,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齐白石不只把写诗的视野放在生活中的琐事上,而且更重要的是放在当时暗无天日的官场上。他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用粗犷、直率的语言痛斥道:“群鼠群鼠,何多为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

读罢此诗,一位侠肝义胆、秉性刚烈、敢为人民讲话的文人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

齐白石极端痛恨日寇,当他看到日寇已经日暮途穷时,心中振奋,便在一幅《螃蟹图》上题了一首讽刺诗,用以憧憬胜利光明的前景:

处处草泥乡,行到何处好;

昨岁见君多,今岁见君少。

全国解放后,齐白石的写诗和绘画艺术获得了新生,他欢欣鼓舞,作诗抒怀:“暮年逢盛世,报国志千里。”

写诗不求工,无忌唐宋,师法自然,书写灵性,别具一格

樊之山是当时一位著名的学者,是齐白石的好友,他对齐白石关怀备至,帮助齐白石搜集整理诗稿,付印成册,书名是《供小吟馆诗草》。并为此书写序,在序中称赞齐白石的诗是“忌中有忌”,“味外有味”,给了很高评价。

齐白石写诗不求工,无忌唐宋,师法自然,书写灵性,别具一格。这是齐白石诗作的一大特色。对于这个问题,他晚年在《自述》中,总结自己写诗成功的原因时,说得最清楚。他说,朋友的文化比我高,但他们的心为科举功名,学作的是试帖诗,虽然工稳妥贴,用典用韵讲究,但毕竟拘泥板滞,不见生气。我作诗不为功利,反对死板无生气的东西,讲究灵性,陶冶性情,歌咏自然。所以,他们不见得比我写得好。

齐白石写诗反对模仿他人,学这学那,搔首弄姿。正如胡适所说,齐白石“没有做过八股文,也没有做过古文骈文”,所以他的诗“用的字,造的句,往往是旧式古文骈文的作为不敢做或不能做的”,完全是自己的语言。

齐白石是地地道道的乡土诗人,像他这样有草根性和人民性的诗人,在中国诗史上找不到太多。他从构思、运笔、饰句、定义一改唐诗宋词的旧习,大胆吸收民间诗歌的各种优点,推陈出新,别开一番新的局面。也正是他的这种雅俗共赏的特点,使得他的诗乐于被一般老百姓接受,广泛地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摘自《党史文汇》2013年第1期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齐白石 第一 写生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