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陕西神木发现我国史前最大城址 城墙里挖出玉器

2013年01月09日 08:40
来源:金羊网 作者:刘虎

“华夏第一门”

发掘工作从2012年5月至11月。主持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助理孙周勇说,为了弄清楚石峁城址到底建于何年代,考古队当年重点发掘东门。

这是我国迄今考古发掘的最早石城门,其结构异常复杂。发掘显示:它主要由“外瓮城”、两座包石夯土墩台、曲尺形“内瓮城”“门塾”等部分组成,这些设施以宽约9米的“『”形门道连接,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

东门遗址属于整座城的地势最高处。石墙墙体宽约2.5米,保存最好处高出龙山晚期地面4米。整个外城的东南角与其相连,地势开阔,位置险要,堪称整个古城的枢纽地带。

曾在考古现场考察过的四川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认为,从总体上讲,石峁古城打破了中国夯土筑城的传统认知,其东门遗址无疑是目前考古发掘所见最早的石城门,其功能和结构的复杂性尚有待探讨,其在黄河文明史、甚至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都是难以估量的,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堪称“华夏第一门”。

48个人头骨

此次考古发掘,首次考古发现7件玉器,其中完整的6件,主要是玉铲、玉璜等,最长的玉铲有18厘米长。

不过,这些玉器出土的地点都十分奇特———在城墙里。

石峁考古队队员邵晶此前听当地老乡讲,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批玉器流散出来,出土的地点是就石头墙里面。“我们当时还有些怀疑。后来发掘证实老乡说的是对的,我们这些玉器出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倾斜的石墙里面,第二种就是在倒塌的石墙堆积里面。”

考古队认为,这也为流散在海内外的石峁玉器找到了确切的时代依据和文化背景,证实其有4000年历史。

考古中另一个出乎意料的发现,是遗址下层地面下出土了48个人头骨———考古队找到了集中埋置人头骨的遗迹两处。

这两处人头骨摆放方式似有一定规律,但没有明显的挖坑放置迹象,每处各有24个头骨。

经初步鉴定,这些头骨以年轻女性居多,部分头骨有明显的砍斫痕迹,个别还有灼烧迹象。考古人员推测:这些头骨可能用于4300年前城墙修建时的奠基或祭祀活动。

改写中华文明的起源

2012年10月,中国考古学会、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等40余位考古专家,对神木县石峁遗址发掘现场进行了联合考察。

“我看了以后感觉十分震撼!”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先生认为,该遗址的价值不是今天就能完全认识到位的。河套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用玉器来表现文化、黄河腹地二里头文化之外另一个重要遗址,这些都足以体现了遗址的重要性。

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先生认为,石峁遗址的发现,为中国文明起源形成的多元性和发展过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资料。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认为,这4000多年前的史前最大城址,门址、石城墙、墩台、“门塾”、内外“瓮城”等重要遗迹体量巨大、结构复杂、构筑技术先进;初步认定石峁城址最早当修建于龙山中期或略晚,兴盛于龙山晚期,夏时期毁弃,属于我国北方地区一个超大型中心聚落。

记者对话三位考古学家

“这古城,我们有太多不知道”

●对话人物: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助理、神木石峁遗址考古队领队孙周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商周研究部前部长张天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

玉器是有意埋进城墙里的

记者:石峁遗址的发现比较久了。为什么选择在2012年启动发掘?

张天恩:2011年对遗址做了一个全面的勘查,发现这个城非常大,400多万平方米,龙山时期最大的城。过去文物普查的时候知道有城,但并没有想到规模有这么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发现后,2012年就动工了。

记者:发掘出的玉器是建城时埋进墙里去的吗?还是后面放进去的?

孙周勇:具体原因目前还不能解释,但可以讲我们观察到的现象。玉器是有意埋藏进去的,在修建过程中。这个很难理解,很可能是跟祭祀礼仪宗教活动有关。

记者:埋那么多人的头骨也跟祭祀有关?

孙周勇:对,应该也跟造城时的祭祀有关。这座城,证实在公元前2000年-2500年的时候,北方有一个很大的集团中心。至于它是谁的,我们还没法说。过去,我们以为北方不是那么发达,是蛮荒之地。但现在,知道那时有类似现在有北京、有西安、有广州这样的格局。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石峁 玉器 城墙
打印转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