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洛阳男子自建罕见保险博物馆 展品达千余件(图)

2012年07月27日 08: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门杰丹 王帅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保险文化博物馆内部展示

中新网洛阳7月26日电(门杰丹 王帅) 河南洛阳57岁男子张天福,靠着自己的微薄之力,20多年矢志不渝地点滴收藏建成家庭式保险文化博物馆,馆藏有保险寓意的实物和反映保险历史文化沿革的千余件藏品,展现了百余年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据悉,该展馆在国内尚属罕见。

7月25日,记者在洛阳市老城区一普通的三居室民宅中见到了这个保险文化博物馆。90平方民的房子被装饰得古色古香,馆内陈列物品丰富,有保险寓意的古陶器、玉器、铜器、瓷器、家具等吉祥实物,还有保险历史文化沿革中的相关物品,如报刊、书籍、保险单、股票、月份牌(广告)、印纸(税票)、邮品、徽章、火花、门票、宣传画、磁卡、书画、影像等,共十多种门类千余件。按照保险历史文化的沿革,馆内分了8个展区,涉及中国古代保险思想、保险吉祥物、清朝末年萌芽保险、民国时期民族保险、新中国人民保险、改革开放时期保险、保险书画作品等。

“古人喜欢通过器物来祈福,借以表达一切顺利的愿景。”馆主张天福指着一个宋代的“风调雨顺屏”向记者介绍说:“这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原始、最朴素的保险理念。”

“你看,这个是清代光绪15年保单,款式沿用传统格式,险种为平安险,内容简明扼要,有单证编号、费率厘定,从发货到收货地点如有意外按保险条款办理。单证用的是宣纸,韧性较强,防潮防折叠,具有长期保存的基本性能。这个是民国7年的保单,整张单证内容及格式基本上沿用了清朝末年的保单格式,但也增加了注意事项等多条附加内容,更趋于完善及规范……”

听着张天福如数家珍般的介绍,看着这些斑驳古旧的藏品,记者领略到了张天福对保险饱含热忱的爱和独到的见解。

今年57岁的张天福,当过知青,入伍当过兵,后来一直从事保险工作。1984年开始,本着对保险业的热爱,开始一点一滴地收藏有关保险的物品。有的是工作时收集的,有的是专门托亲访友、跑古玩市场购买来的。收藏这些物品,花费了张天福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曾疏于对家人的照顾,也曾因借钱买旧保单碰壁,遭到周围亲友的反对,但他顶着压力坚持了下来。如今,虽然他谦虚地认为还没有镇馆之宝,但每件藏品对他来说都很珍贵,都凝结着他的心血。

多年的积累,再加上仔细的整理,2011年4月,张天福的保险文化博物馆对社会开放。一些清朝、民国期间的珍贵保单被装裱起来,挂在墙上,但仍有相当一些藏品因无处摆放而尚未展出。

“站在这些展品面前,感到人很微小,历史很厚重。”张天福感慨地说,在建馆的过程中,自己对中国保险文化有了新的好奇和认识,越是了解得多,越是觉得自己渺小。“因为收藏内容和展馆场地所限,馆内所展现内容仅是我国保险历史文化的沧海一粟。”

博物馆展出一年多以来,有一些保险从业人员志愿来自义务讲解,也有许多热心人士向馆内捐献保险文物,这让张天福非常欣慰。

采访中,张天福告诉记者,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他还想再对馆藏保险文化内容加以精细化整理,同时让博物馆走出去巡展,让更多的人了解、传承保险文化、保险历史。(完)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保险思想 保险文化 保险工作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