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千年技艺梁平竹帘濒临失传 国家级传承仅一人

2012年07月21日 10:44
来源:重庆商报 作者:王松南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牟秉衡正在竹帘上作画记者张路桥摄

牟秉衡竹帘厂,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倒丝。记者张路桥摄

商报记者王松南

梁平竹帘起源于宋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它是以竹丝为主要原料,编织成帘,并画上精美图画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如今,由于现代科技产品的冲击,竹帘也日渐淡出人们视野。为了传承这门古老技艺,73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牟秉衡的两个儿子,分别放弃各自专业跟父亲制作竹帘。

竹丝也能织成“布”

牟秉衡,是目前梁平竹帘唯一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走进牟秉衡的家,一股浓郁的竹香扑鼻而来。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变成了工作室,墙壁挂满竹帘画,除了一个卧室,其余房间堆满了制作竹帘的材料和工具。

虽然已经73岁,牟秉衡制作起竹帘来仍精力充沛。一截成人手臂粗的竹筒,只见牟秉衡先用砍刀将竹筒刨青去节,然后将其剖成一条条宽约一厘米左右的竹条,再用篾刀把竹条划成片,一根一根抽成丝。一截竹筒,竟能抽出两三千根竹丝。

“这只是最初级的阶段。”牟秉衡介绍,竹帘制作工艺有30多道工序,抽成丝后,还有提纵、织帘、绘画等流程,十分繁杂。记者看到,竹子抽成丝后被送到工人手里,工人用一台传统的木制织布机和蚕丝一起织成竹帘。

苏葆祯曾竹帘作画

拿起一张织好的竹帘,远远看去,完全看不到竹帘背后的景象。“只能从里往外看,因此竹帘是以前制作小姐轿帘最好的材料。”牟秉衡笑着说,旧时小姐的轿子都有帘,用竹帘遮挡,外面的人看不到轿内小姐模样,可轿内的小姐看外面却一清二楚。

“比起用宣纸在竹帘上作画另有一番韵味。”牟秉衡说,在竹帘上绘画不同于在宣纸上作画,它没有宣纸那种自然天成的晕染效果,但会给人一种清新、洒脱的感觉,尤其是山水画,清秀的画风很有韵味。此外,竹帘上还能进行刺绣,也很精美。

牟秉衡介绍,竹帘以其独特的工艺形式,吸引了众多全国知名艺术家一展身手,沈鹏、黄胄、阎松父、苏葆祯等大家都曾拜访过自己,并在竹帘上欣然作画,这些作品至今已成无价之宝。苏葆祯曾对牟秉衡说:“我发现自己在竹帘上画得还好些。”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传承人 传承和发展 失传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