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故居迷”建名人故居网:人去了只能留下屋子
瘦高个儿,戴副眼镜,这个80后喜爱的不是网游、网聊,而是有些深沉的名人故居。
他是冯烨,一个专爱用相机真实记录北京名人故居的80后。
近日,他的“名人故居”网上线,里面50多个名人故居,不加一点儿后期制作,原汁原味。
拍名人故居缘起老舍作品
冯烨接触名人故居时间不长,从今年初才开始。当时正好看了老舍先生的作品,他突然就萌生去老舍故居看看的想法。
一个周末,他拎着自己的小单反,骑着自行车去了老舍故居。
一座看似普通的四合院,门口挂着“老舍故居”的认证牌子,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整个院落布局紧凑,还有个红色的福字。这一切让冯烨觉得,都是文化,应该留住。“其实就是为了留住人的文化,但人故去了,只能留下屋子了。”于是,冯烨开始搜集身边的名人故居,并且亲自去探访每一个,还拍下照片传到自己的网上。
从今年3月份开始实地探访,靠着自行车、电动车和公交车等各种交通工具“混搭”,再拎着小单反,一走就是一天。至今,冯烨已经走过了50多个名人故居,而关于名人故居的照片,他也照了3个G的数量。
用照片记录一点后期不做
冯烨平时在一家学校做网管工作,主要负责维护学校的网络。
一次在搜索资料时,他发现还没有一个专门记录名人故居的网站,“所以我想试试,哪怕是以后别人写论文,能搜到我的网站并且引用我的资料也挺好的”。
记者在冯烨的网站上看到,名人故居的照片很简单,基本都是认证牌匾、院落大门,若是能进去的名人故居,他还会拍个院落里的场景。所有照片都没有艺术片中的光影讲究,只是很实在很清晰。
冯烨解释说,虽然他很爱拍照,而且平时也会进行一些艺术创作,但在名人故居的照片上,他从来都是如实记录,“保证没有一点后期加工”。
前辈:记录也是一种保护 可做5年规划
在记录过程中,他发现有一些在网上能查到的名人故居,到实地探访后却发现已经完全消失不存在了。
“我甚至还问过当地的老住户和居委会,但得到的答案是,早拆了。”这让冯烨觉得,自己接触名人故居“还是太晚了。”
下一步,他计划在一些论坛上找在校大学生或者同好者,去拍摄全国各地的名人故居。
今天上午,十多年坚持用“拍记”记录北京历史、人情风貌的老北京网创始人张巍表示,用照片记录名人故居是很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有意识地去记录,在将来就是一种保护。”
张巍希望冯烨能坚持下去,“可以按照5年、10年的规划去做这个事情。前5年先拍现状,后5年拍变迁,对保护历史、记录历史都是一种贡献。”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