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者自费考察山西木建筑 建议国家垂直管理
爱好缘起
能背《营造法式》
新京报:你是搞IT出身的,有无古建方面专业的阅读爱好?
唐大华:我是标准非专业人士,但爱好古建筑专业阅读,能背《营造法式》,维修方面的书也看了很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古建筑我一眼就能断代,唐宋金元的价值比明清要高得多,剩下的百分之十,回来看看资料,也能断个代。梁思成等老前辈的书几乎都看过,他在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包括图纸我都看。现在50年代的书都没原本,我在网上找到的原本。张驭寰老师对塔和寺庙的研究专著,和他以前在山西做的大量实地调研,对我来说都是宝贵资料。
新京报:你为什么把关注重点放在山西木质结构古建筑上?
唐大华:山西号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在晋东南的晋城、长治和运城等地区聚集着大量古代早期的木结构建筑群和木头雕像,数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三。现存元代和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筑399座,其中辽金以前的137座,元代的262座。399座木结构古建,每一座都堪称国宝。2010年8月起至今,我到山西实地探查200多座早期木结构,木结构古建筑失修的比例高达2/3以上。去年夏天跑得更久,跑了2600公里,主要在山西南部。在长治呆了3天,然后去河南济源,又到山西芮城、运城、洪洞、临汾、平遥、太原,一趟下来看了约40处木结构古建筑。情况很严重。
保护建议
国家要垂直管理
新京报:你引发媒体关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那些失修严重的古建筑,山西当地现在有切实的行动吗?
唐大华:大多数还是没什么反应,不过据我所知,长子县和长治县都开了文保工作动员会,筹集资金准备修缮,目前有几处做了简单的清理。比如西上坊成汤庙,先搭了个防雨棚,保证不再漏雨腐蚀木头。现在,古建筑保护从认识上不存在问题,该不该修?目前没有反对声音,都知道文化遗产该留住。主要问题还是政府这方面工作不到位。这方面的保护工作需要推动掌握财权的人,拨款到位了,修缮就不是问题。之前是我一个人呼吁这个事情,现在通过微博和媒体的报道,形成一定影响力,各界人士都在关心。地方上已经初步重视了,虽然力度还不够。从现在开始,希望能迎来一个文保春天。
新京报: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和奔走呼吁,你最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唐大华:我觉得国家要垂直管理早期木结构古建筑。在山西长子县早期大木作全县39处,元和元以前的单体建筑50多个,江南所有省份加起来都没有那么多。国宝级的东西太多,维修工程对于一个县来说就太大。现在国家在山西搞了个南部工程,支援灭火。但只是一部分,真正的责任还是在地方。如果形成制度,责任人就在国家,维护也是国家。早期大木作和别的古建筑不同,比如石窟,上百年看不出风化,木结构建筑就不行,一旦下雨多了,木头会腐烂,扩散到大梁,木建筑就会整体塌陷,所以经常性维护很必要,地方上没有那么大的财力,不看实际情况把任务硬交给他们,肯定修不好,国家级的专家技术力量强。更符合实际。与其花大钱修很多仿古建筑,不如保护这些,建得再像也是个仿古,我保护的是真古。
民间公益
民间政府两条腿走路
新京报:最近古建保护的力量又壮大了,微博上看到和你相关的“古建筑保护之旅”,民间公益已经介入了这件事。
唐大华:“古建筑保护之旅”的组织者是薛蛮子老师,6月9日、10日两天,加上携程董事长,电视评论员,媒体30人,加上自费参与的网友们,一共100多人,报名有几百人。活动主要目的是引起社会的关注,残破的东西摆在那里,大家都过去看,他们就不得不行动。我和邓飞也讨论过民间基金筹划。但是民间的力量有限,他的“免费午餐“,一年内募集了两千多万,在民间募集基金里算不错的,而国家一下可能就能拿出十几个亿来,如果古建筑保护募集这一块也能推动国家投资,这些古建筑就有可能延续下去。所以我们更希望国家能够关心这件事,要两条腿走路。
新京报:即使资金到位了,后期还可能存在很多问题,古建筑需要长期有效的修缮和管理,你们有何对策?
唐大华:我们只关注修与不修的问题,至于怎么修,现在无法介入。国家省市县四级文保部门,谁敢保证里面不出现一点问题。如果将来基金搞起来,公开透明,我就比较放心。其实就个人兴趣来说,我不想介入这些行政的事务,更愿意做前端发现和探访,我去了山西七趟,去的地域只是山西的一角,还有大量木质结构古建筑没有发现。其实这些古建筑本身还是很坚固的,南禅寺1200多年了,大梁和主要构架到现在还是原构,山西这些失修木结构古建筑如果没遭受这次劫难,可能也能再延续一千年。现在的梁架只能再撑500年,损失已经造成了。现在做的工作都是亡羊补牢。我关注这事儿5年多了,觉得5年时间就是一道坎,现在不趁大家都关注的时候搭上这班车,以后可能就没机会。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