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北京胡同名称与文化来源:作坊 人名 花草 形状

2012年02月17日 11:15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骆玉兰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三、胡同名称折射着岁月变迁

老北京的胡同名称见证了岁月的更迭与时代的变迁。

宽阔的太平桥大街如今是一条南北通衢,它是因当年曾建有“太平桥”而得名的。元时,这条街曾为河道,称金水河,河水从玉泉山南下至大都义和门入城,流至今西单甘石桥附近注入皇城。明代,这条河改称大明濠,亦称河槽,后来水流渐稀,变成了排水渠。清乾隆年间,这条排水渠改称沟沿。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改明沟为暗河,其上铺路。但今天人们仍能从“太平桥”的名称和大街自北向南倾斜的形状,看到岁月流淌的痕迹。

当然,也有不少胡同名称由于变化较大,很难一下子追寻到其历史的源头。比如现在的东、西总布胡同,是从清代的总部胡同演化来的。可“总部”属于哪类官衙?如果追溯到明代,问题就简单明了了。明代沈榜在其所著的《宛署杂记》中记载:城内地方以坊为纲,坊下分牌,牌下分铺。“城内各坊,随居民多少,分为若干铺,每铺立铺头、火夫三五人,而统立以总甲。”总铺,即总甲理事之所。

胡同名称的嬗变折射着城市的更迭,同时也深深地镌刻着时代的烙印。在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中,不少地名或“讹音”或“雅化”,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变迁。比如现在的五道营胡同,明代时是武德卫营驻军的所在地,后来讹音叫成了现名;机织卫胡同是明代守卫京师的官衙济州卫署所在地,讹音叫成了机织卫。胡同名称被雅化的同样不胜枚举,像驴市胡同变成礼士胡同,猴尾巴胡同变成侯位胡同,小羊圈胡同变成小杨家胡同,牛血胡同变成留学路,屎克郎胡同变成时刻亮胡同……

四、胡同名称保护亟待关注

老北京胡同的名称世代相传,具有其自身的文化认同性与延续性,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城市的发展和推土机的轰鸣,老北京胡同消逝之快令人始料未及。据统计,1949年北京老城区的胡同总数为3250条,1965年为2380条,1980年为2290条,1990年为2257条,2003年为1571条,现在已不足1000条。不少胡同的名称随着胡同的消逝已淡出人们的记忆,更有许多胡同名称如果不翻看老地图,已根本看不见它们的踪影……

如今,北京正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的力度,按照“十二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规划征求意见中的内容,北京将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性的世界文化名城。其实,保护历史和文化就是保护城市的文脉,这其中自然包含了对胡同及其名称的保护。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胡同 1980年 魏家胡同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