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蒋英曾培养大量声乐人才 常用歌声给丈夫钱学森灵感

在两家的聚会中,钱学森和蒋英有一次共同唱起了《燕双飞》,唱得4个大人都大笑不止,这似乎也预兆了钱学森和蒋英日后结为伉俪。晚年的蒋英回忆起那段经历时如此说道:“过了一段时间,我爸爸妈妈醒悟过来了,更加舍不得我,跟钱家说想把老三要回来。再说,我自己在他们家也觉得闷,我们家多热闹哇!钱学森妈妈答应放我回去,但得做个交易:你们这个老三,长大了,是我干女儿,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后来我管钱学森父母叫干爹干妈,管钱学森叫干哥。我读中学时,他来看我,跟同学介绍是我干哥,我还觉得挺别扭。那时我已是大姑娘了,记得给他弹过琴。后来他去美国,我去德国,来往就断了。”

1935年,时年24岁的钱学森出国前夕,蒋英随父母到钱家去看望他。这时蒋英16岁,亭亭玉立。比她大8岁的钱学森已是成熟的男子汉,他很喜欢这个爱说爱笑的小妹妹,曾经亲昵地对蒋英说:“你的笑声特美,你能保持下来吗?”蒋英调皮地反问道:“为什么?”钱学森坦诚地说:“因为,没有什么比快活和清纯更可贵的了。”这天,蒋英特别高兴,为钱学森弹奏了莫扎特的D大调奏鸣曲,钱学森听得如痴如醉。她还送给钱学森一本唐诗,钱学森把它当作珍贵的礼物带到了美国。

随后,蒋英也前往德国深造学习。蒋百里上世纪40年代到美国考察,专门到钱学森就读的学校,把蒋英的照片转给钱学森。后来,钱学森对蒋英说:“你跟我去美国吧!”终于在1947年金秋时节,钱学森与蒋英在上海喜结连理。此时,蒋英已是个才华横溢、享有盛誉的音乐家,钱学森则是学识超群的科学家。

钱学森与蒋英在美国波士顿安家了。新家陈设很简朴,钱学森的工作室与蒋英的一架黑色大三角钢琴,却是必不可少的。这架钢琴是钱学森送给新婚妻子的礼物,给新家平添了几分典雅、浪漫的气氛。

在美国期间,蒋英英语一时还未过关,钱学森就抽空教她,还不时用英语说一些俏皮话,逗得蒋英大笑。谁都不会想到,大科学家钱学森还烧得一手好菜。蒋英对上门拜访的朋友说:“我们家钱学森是大师傅,我只能给他打打下手。”钱学森则开玩笑说:“蒋英是我家的童养媳。”

在这期间,蒋英有了更多徜徉在音乐海洋中的时间与条件。她预定了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年票,尽情欣赏一切高质量的演出,还潜心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唱片和乐谱,这样的爱好伴随了她的一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钱学森、蒋英夫妇抱着为祖国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立即准备动身回国。当买好机票,托运了行李之后,美国当局害怕钱学森这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回到祖国后为“红色中国”服务,将其非法软禁5年。在那些受着监视和威胁的日子里,这对夫妇展现出了崇高的品德与气节。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钱学森吹竹笛,蒋英弹吉他,两人共同以音乐来排解内心的寂寞与烦闷。在蒋英和钱学森共患难时,她说:“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我永远伴随在你的身边!”

尽管有着种种阻扰,最终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他们还是突破重重“封锁线”,带着他们6岁的儿子永刚、5岁的女儿永真重回祖国怀抱。

起初,蒋英被分配到中央实验歌剧院任独唱演员。她努力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工作,并积极投入到各类演出中。几年后,中央音乐学院从天津迁至北京,出于便于她照顾钱学森生活与工作的考虑,组织上将其调往学院声乐歌剧系任教。对于被迫放弃热爱的舞台生活,转而投入自己并不擅长的教学工作,蒋英多少有些恋恋不舍,但当年回国途中在心中立下的“给我什么工作我都愿意”的誓言,还是让蒋英走上了教学岗位。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整个70年代,钱学森经常亲临第一线,在基地一蹲就是十天半月,甚至1个月。出于保密要求,钱学森出差从来不对家人讲。有一次,蒋英在家里1个多月都得不到丈夫的音讯,她不得不找到国防部五院询问钱学森的消息。五院的同志回复她:“钱院长在外地出差,他平安无恙,只是工作太忙,暂时还回不来,请您放心。”蒋英听了心里有数了,具体事情也不再多问了。“那时候,他什么都不对我讲。我问他在干什么,不说。有时忽然出差,我问他到哪儿去,不说。去多久,也不说。他的工作和行动高度保密,行踪不要说对朋友保密,连我们家人也绝对保密。”蒋英生前曾经这样回忆,她慢慢习惯了不能干扰钱学森。

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钱学森是忠实的听众,也是私人评论家。有时,他邀请科技人员一起来欣赏。有时钱学森工作忙,蒋英就亲自录制下来,放给他听。钱学森对文学艺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所著的《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出版时,正是蒋英给该书定了英译名。

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的半个世纪中,蒋英辛勤耕耘于讲台前,编教材、译歌词,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多年来,蒋英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声乐人才, 尤其是历经“文革”劫难,迎来改革的春风后,年过六旬的她让自己的艺术才华与广博而厚重的学识充分发挥。教学中,蒋英全面的艺术修养、娴熟的外语知识、周密的教学计划, 让她独树一帜地培养出众多活跃于国际舞台、饮誉海内外的弟子。当年,学成归国的蒋英在上海举行独唱会后,曾有评论预言,她日后的艺术人生中或许将“吐射着原子式的灿烂光芒”,而如今,这样的预言在蒋英悉心培养的傅海静、姜勇、祝爱兰、赵登峰、孙秀苇、多吉次仁等弟子身上得以实现。

终其一生,蒋英就是这样深深地爱着自己的教学事业与学生。有一年,她哮喘发作,靠着激素才能控制,却坚持抱病授课。当时有个学生正在学习舒曼的艺术歌曲,但因她不会德文,只能由老师念一个词,她学一个词。老师边念边喘,一旁的家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劝她去医院,但她却说什么都不答应,念到最后声音都哑了,是毅力让她坚持着念到最后。放下乐谱,便被送进了医院。还有一次,为帮一位学生备战国际比赛,蒋英在病榻上不断试唱、修改,一本《费加罗的婚礼》的乐谱,就这么被她“折磨”的散了架。

[责任编辑:陈书娣] 标签:蒋英 1983年 中西女塾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