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非法劳工 做药物实验对象:德记者为写底层乔装30年
君特·瓦尔拉夫
杰夕
1961年10月30日,德国与土耳其签署招募土耳其劳动力的协议,首批7000名土耳其劳工踏上西行之路,为二战后劳动力匮乏的西德注入活力。50年后的2011年10月,土耳其移民在德国经历的故事,他们的后代在异国遭遇的酸甜苦辣成为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众多见诸报端的有关土耳其人的故事中,一位德国老记者的名字曝光率非常之高,他就是君特·瓦尔拉夫。
一位德国记者是怎么与土耳其移民50周年扯上关系的呢?1983年,时年41岁的瓦尔拉夫为了解外国劳工在德国的生存状况,佯装成土耳其劳工,并用“阿里”这个土耳其名字同外国劳工共同生活工作了两年。他辗转于德国各处打工,在科隆郊区修马厩,在鱼品加工厂清扫垃圾,在街头摇手摇风琴卖艺,在快餐店卖汉堡包、擦桌子、扫厕所,在蒂森钢铁公司做过非法劳工,甚至还曾为一家科研机构充当药物试验对象。这段生活让瓦尔拉夫看到了外籍劳工最真实的生存状况,他奋笔疾书,写出了风靡欧亚的畅销书《最底层》。在这本书中,他揭露了德国公司利用外籍员工偷逃税款的伎俩和严重违反劳动保护规章的种种行为,他笔下那些拼了命去完成最艰辛、最繁重、最危险的工作任务、薪酬少得可怜的劳工,震撼了德国社会。在德国,该书几度脱销,许多德国人在书店前排起长队。在荷兰、法国、日本、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这本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此后,为帮助外籍劳工,瓦尔拉夫设立了“共同生活帮扶基金”,给外籍人士特别是外籍劳工提供实际帮助。由此,瓦尔拉夫成了土耳其移民眼中的英雄,媒体更是称其为“第一位德国土耳其人”。
瓦尔拉夫自小热爱写作,但为了生计,年轻时的他常年辗转于几家大型企业做工。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以敏感的思维、独到的观察力记录生活。1965年,瓦尔拉夫所在工厂的报纸刊载了他的报告文学,这些记录工厂生活的真挚文字立刻为他赢得了不少关注。1970年,这些文字集结成册,瓦尔拉夫出版作品的梦想终于实现。正因为其工人出身,瓦尔拉夫的作品与工人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对底层民众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成为记者之后,为了拿到第一手的、最真实的素材,瓦尔拉夫曾经扮演的远不只是“阿里”这一个角色。为了深入调查社会弊病,他还扮演过不少惊险、刺激的角色。
1974年,32岁的瓦尔拉夫曾因在希腊分发批判希腊政府的传单被逮捕,在希腊吃了长达一年多的牢饭,直到该届政府被推翻才获释。1977年,瓦尔拉夫化名“汉斯·艾瑟尔”在德国著名报纸《图片报》驻汉诺威编辑部做了3个半月的编辑,此后,他根据自己在编辑部的经历写成了畅销小说《头版头条》,揭露了《图片报》在报道中采用的不负责任的调查方式,以及新闻造假、政治操纵等卑劣手段,给德国民众、媒体、舆论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1990年,海湾战争期间,瓦尔拉夫亲赴以色列,与犹太人大屠杀的幸存者对话,并将有关采访内容集结成书。他曾于1996年采访库尔德工人党武装领导人阿卜杜拉·奥贾兰,由于瓦尔拉夫曾经扮演“阿里”这个角色,阿卜杜拉对他非常友善。2009年,瓦尔拉夫再一次踏上征途,这一次他变身黑人,在长达14个月的时间里,他与一个摄制小组穿越德国,从西到东行走了6000公里的路程,摄制完成长达600小时的拍摄素材。瓦尔拉夫通过影像资料告诉人们,德国的很多地区仍然存在或明显或隐藏的种族主义。
年近70岁的瓦尔拉夫堪称德国新闻史和纪实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他把创作建立在亲身经历之上,使自己更接近作品中描写的人物。虽然他曾多次因为揭露性的作品而卷入诉讼漩涡,甚至遭遇牢狱之灾,但这个勇敢的人仍坚持要发现真相。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