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作家奥兹:微笑书写人类苦难
2010年10月07日 14:35 北京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奥兹以希伯来文写给本报读者的话

本报讯 有个小老头,名叫阿摩司·奥兹。昨天,应社科院外文所邀请,这位以色列文坛最杰出作家、最富有国际影响力的希伯来语作家,在京开始了其首次访华的历程。他将今起访问上海,30日回京,后在社科院、北大演讲,9月9日离京。其自传体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本周首发。

奥兹1939年生于耶路撒冷。他告诉记者,父母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欧洲“排犹”声浪四起时,分别从俄罗斯、波兰去的移民。因不堪忍受恐惧不安的生活,母亲在他12岁时自杀。去年,奥兹才第一次踏上父亲的故土。尽管如此,“俄罗斯于我,从未远离。”见到祖辈故事中的村庄,他不禁潸然泪下。

父母懂俄语、波兰语、德语、英语等十几种语言,但从不教他任何外语,只教犹太民族古老的希伯来文,唯恐儿子掌握了欧洲的某种语言,会跑到欧洲去。“他们怕极了对犹太人曾经的屠杀,也因此担心我的安全。”言及此,他已泪水盈眶。直到1969年赴牛津大学留学,他才“学了点英文”。据奥兹夫人透露,迄今为止,他只用希伯来文写作。他说:“至少要三代,才能真正完成欧洲到以色列的‘迁移’。”

少年奥兹曾难以“忍受”父亲,所做的一切都为了反叛。“他做知识分子,我就决定做农夫;他写书,我就决定开拖拉机;他个儿长得很矮,我就决定长高点,尽管在这一点上我并未‘得逞’。”14岁离家去一个农场后,他改名为“奥兹”。在希伯来语里,“奥兹”意味着“勇气、力量和坚持”。对记者说起这些,他笑了。

此前他对中国的了解,全部通过小说和影视,对中国的印象是“一切皆有可能”。“两个民族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读读对方的作品。”他说,自己正在看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和沈从文的《边城》。

据了解,奥兹曾获“歌德文化奖”、“以色列国家文学奖”以及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等多种奖项,作品被译成30多种文字,小说《我的米海尔》、《黑匣子》等作品均已在中国出版。

致《北京青年报》读者:

如果您翻开我的书,您会发现,尽管民族各异,但人心如此相通。

最美好的祝福给您。

阿摩司·奥兹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阿摩司·奥兹 编辑:韩宵宵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