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中,服装中西并存五花八门的民国服饰(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改良旗袍与“义乳”
民国初年,妇女服装仍保持着上衣下裙的形制,政府也规定女子礼服为上袄下裙。后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妇女们领悟到“曲线美”的道理,在裁制衣服时改变了传统女服的胸、肩腰、臀完全呈平直状态,服装日趋华丽,出现了很多奇装异服。
旗袍就是当时最流行的女性服装。旗袍最初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民国年间融入了西方元素,改良成为最能体现女性魅力的流行服装。1929年,民国政府确定旗袍为国家礼服之一。
传统旗袍特点是宽大、平直、下长至足,上下显一条直线,外加高高的硬领,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
民国期间的“改良旗袍”最大的改变在于,袍腰不断收缩,女性身材的曲线终于全部显露出来。一些旗袍腰身最后竟窄得要吸气才能扣上纽扣。
此外,旗袍的长度也缩短了、袖口也收窄了。传统旗袍配穿长裤,开衩处很浅,仅可见绣花的裤脚,民国旗袍内着内裤和丝袜,开衩处露腿。民国旗袍面料较轻薄,装饰亦较简约,淡雅合体
上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旗袍在长短、宽窄、开衩高低以及袖长袖短、领高领低等方面不断翻花样。一时衣长及地,袍底落地遮住双脚,称为“扫地旗袍”;一时又缩短至膝盖,后来袍衩越开越高渐渐及膝部高到大腿。由于有人反对,袍衩一度回到膝盖以下。但舆论压力一减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后流行大开衩旗袍。
进入40年代后,旗袍的式样趋向于取消袖子,高耸及耳的领子也逐渐变矮,后来有的成了无领旗袍。
当时的广州,无论是达官贵人的太太、小姐,还是学生、家庭主妇,都喜欢旗袍。上下九一带就有很多裁制旗袍出色的店铺,西关小姐穿着的旗袍多为绣花绸缎料,旗袍打腰褶、胸褶,以突出女性曲线美。
除了旗袍外,还流行白衫黑裙、灰衫黑裙。广州学生大多穿灰色的上衣,黑色的裙子,一般劳动妇女则穿短袖衫。
民国初年,一种由“捆身子”内衣演变而来俗称“小马甲”的内衣,在女性中流行。小马甲的用料既有丝织品又有布。在小马甲的前片,缀有一批密纽,使用时将胸乳紧紧扣住。
到了上世纪20年代末,乳罩从海外传入中国,当时人们称之为“义乳”。最初,中国妇女并不习惯使用,电影女明星成为时尚体验的先行者。阮玲玉是最早戴“义乳”的中国妇女之一。在银幕上,她戴上义乳、身着旗袍后显现出的近乎完美的身体曲线,给妇女们以惊艳。“义乳”慢慢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普及起来。
军装及京青布
民国时期,除了民众的服装新旧杂陈外,军服也相当丰富。由于当时的军队甚为复杂,既有中央军,又有地方军;既有正规军,又有杂牌军,军服是五花八门。
民国初期,驻防广州的军队平时都不穿制服,夏天一律穿薯莨布(又称香云纱,清中后期产于广东珠三角的一种时尚衣料)的短衫裤。当时担任总司令的陈炯明和第三师的参谋长杨言昌着的是白夏布长衫。
1932年至1937年,由于国内抵制日货,提倡用国货,各地织布厂生产的一种黑色平纹的“爱国布”颇受群众欢迎,行销市场。布业在这段时间,也因缘际会有所发展,当时军官非开大会时都是穿着爱国布便衣。广东军队最有特点,就是每人有一顶铜鼓帽、一双草鞋和一条士的棍,时人称为粤军三宝。
惠爱路的昌兴军服店负责缝制宪兵和警察的服装,宪兵服与军服不同,军服一般是蓝布衫短裤,不用量身,分大中小号。宪兵服则用最好的黄斜布,个个量过身材大小制成。宪兵冬天有黄斜大衣和皮鞋、白手套,十分整齐庄严,路人望而生畏。可是虎皮蒙马,聊有外形,宪兵的作战经验几乎等于零,1938年日军入侵,广州的宪兵纷纷作鸟兽散,成了民众笑柄。
民国年间,广东各地流行一种靛蓝布(粤语叫京青布),此布以土靛冷染,初用时表面脱色,用后越洗越靓,所以很受欢迎。带河路的新衣店,每于淡季把下档的蓝布衣服,以每套毫银二角卖给咕喱(搬运)。礼服和学生的校服也用靛蓝布。
1912年,孙中山莅粤,广州各界在石室教堂和圣心书院联合开会欢迎,主教为孙祝福,学生穿的便是靛蓝布长衫,冒雨排队恭候,济济一堂听孙中山演讲。
嫁衣和寿衣
过去广州的有钱人家嫁女要有四季衣裳作妆奁,还要做大褂、花裙,这些衣服十分讲究式样和花款。要做出嫁服装,一般要与绸缎店熟行“老倌”(当时服装业对熟悉业务高级店员的称谓)联系,让“老倌”逐一解释指点。绸缎店对这些大生意非常重视,会派主管及“老倌”上门接洽,因为办喜事的人家除了新娘要做嫁衣外,往往全家大小都要缝制新衣,“老倌”要带齐男女老少各种服装样本上门,统一订制。
大户人家对寿衣也很重视,寿衣分两种:一种是老人在60岁(俗称花甲回头)做大生日时穿的,另一种是去世后穿的。
寿衣的缝制有很多规矩,要靠熟行的“老倌”介绍和指点。生辰寿衣生意较好做,无论绸缎店抑或服装店都乐意承接。
死人寿衣则需由寿衣铺代制。死人寿衣必取单数,或上七下五,或上至十一十三不等,而下衣亦止七数。九字之数,多避而不用。
小康以上家庭,殓衣都用丝绸。盛殓时,男的必袍褂靴帽,女的必褂裙,多取浅灰、彩虹、茶青、湖水等色。殓衣最高档一般用到丝棉,不采用皮草。据说皮草虽名贵,但貂狐服是兽毛所制,死者披兽毛以入黄泉,恐来生变兽云云。做殓衣因时间紧迫,价钱一般较高。
作者:林子雄 编辑:王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