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济南居官三载 题咏诗文近百
2010年03月23日 11:39 济南时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苏辙(图片来源:济南时报)

■人物名片

客居人物: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颖滨遗老,南宋孝宗淳熙年间谥“文定”,世称“苏文定公”,四川眉山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客居时间: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夏~熙宁九年(1076)十月。

客居缘由:居官(任齐州掌书记)。

客居家事:熙宁七年,幼子苏远在济南出生。

客居贡献:辅佐三任知州抗旱救饥、整顿社会治安,留下了题咏济南的山川湖泉、胜景风情的诗歌数十首,继曾巩之后继续书写了济南的人文风流。

□刘书龙

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六月,散文大家曾巩在宦居济南两载、留下近百题咏济南山水风物的诗文及许多胜迹之后,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济南,奔赴襄州知州任所。不久,北宋文坛上的另外一位大家苏辙又接踵而至,继续书写着齐州的人文风流。

辛劳三载在齐州

苏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被并称“三苏”,同居“唐宋八大家”之列。著述有《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另有学术专著《诗集传》、《春秋集解》、《论语拾遗》、《老子解》等。

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夏,时年35岁的苏辙由陈州(治所在今河南淮阳)学官改任齐州(治所在今济南)掌书记。此后,一直至熙宁九年(1076)十月任满离济,苏辙在济南宦居的时间长达三年多。

“我生本西南,为学慕齐鲁。从事东诸侯,结绶济南府。”(《送排保甲陈祐甫》)到济南任职是苏辙由来已久的愿望,他在《舜泉诗并叙》中曾这样写道:“始余在京师,游宦贫困,思归而不能。闻济南多甘泉,流水被道,蒲鱼之利,与东南比,东方之人多称之。会郡从事阙,求而得之。”

苏辙因慕济南“多甘泉,流水被道”而来,但当他初到济南之时,却正好赶上齐州“大旱几岁,赤地千里,渠存而水亡”(《舜泉诗并叙》),城南舜祠二泉亦涸。当时的齐州饥民遍野、盗贼四起,这从其《送排保甲陈祐甫》一诗中可窥一斑:“谁言到官舍,旱气裂后土。饥馑费囷仓,剽夺惊桴鼓。缅焉礼义邦,忧作流亡聚。”因此,到任之后,苏辙整日忙于辅助齐州知州开仓赈灾、整顿治安等。由于“历城官事森成林”、“三年政令如牛毛”,苏辙颇有“宦游少娱乐,缠缚苦文案”之感和思乡之情,而在《自陈适齐戏题》、《寄孙朴》两诗中,苏辙则把自己在陈州任府学教授时的“清净”、“安闲”与在齐州任掌书记时所受的“磨折”作了对比:“陈风清净眠真足,齐俗强梁懒不容。久尔安闲长自怪,此行磨折信天工”、“忆昔补官太皋墟,泮宫萧条人事疏。日高鼾睡声嘘嘘,往还废绝门无车……官居一去真蘧庐,东来失计悔厥初。夜闻桴鼓惊阎闾,事如牛毛费耘锄”。

太守友僚皆相知

说来也巧,在苏辙任齐州掌书记期间,齐州的前后三任知州皆姓李。第一位是李师中(字诚之),熙宁六年九月由登州改知齐州。李师中也十分喜爱济南的“山川泉石之胜”,而且“怡然有久留之意”。他曾与苏辙等僚吏数次宴于齐州西湖(今大明湖),并有唱和之作。李师中在齐州知州任上待了不到半年,就于熙宁七年二月移知河间(今属河北)。李师中离济前,苏辙曾作《送李诚之知瀛州》一诗相赠。

熙宁七年三月,天章阁待制、右谏议大夫李肃之(字复古)由湖北转运使左迁齐州知州。李肃之到任后,苏辙曾先后代其作《代李谏议谢免罪表》、《代齐州李谏议问候文侍中启》、《代李谏议贺郭宣徽知并州启》、《代李谏议谢二府启》等。李肃之担任齐州知州的时间较长,也颇有政绩。熙宁七年,他曾主持在齐州西门修建了泺源石桥;熙宁八年,他又主持修建了闵子祠。

熙宁九年二月,李肃之因病辞官,其继任者是苏辙昔日在三司条例司的同事李常(字公择)。李常是诗人黄庭坚的舅舅,和苏轼、苏辙兄弟有着深厚的友谊,也很喜欢赋诗吟咏,在赴齐州任途中即曾作《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苏辙亦尽和其诗。他乡遇故友,苏辙自然感到十分的欢喜。

在公务之余,苏辙和李常经常结伴出游,相从甚欢。当年重阳节这天,李常就曾设宴邀请苏辙,苏辙当时因病未能赴宴,遂作《次韵李公择九日见约,以疾不赴》为赠。遗憾的是,李常到齐州任知州半年多后,苏辙却因任满而不得不于当年十月离齐赴京,等候吏部铨叙。临行前,苏辙曾作有《喜雪呈李公择》一诗,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苏辙在济南期间和其他同僚以及当地的一些文人学士,如州学教授孔武仲、历城知县施辨、供备李昭叙、户曹韩祗严及孙朴、节推赵至、太祝韩宗弼、秀才马正卿、长清人刘敏、历城人徐循(字正权)等,相处得也非常融洽。他在齐州所作的诗作中有许多就是和这些朋友的次韵唱和、赠寄迎送之作,如《次韵李昭叙供备燕别湖亭》《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次韵徐正权谢示闵子庙记及惠纸》等。

在离开济南后,苏辙还常常回忆起和三位太守及诸位同僚、好友相处时的美好时光。比如在《寄济南守李公择》一诗中,他就曾这样写道:“清诗调嘉宾,夜话继华烛。飞花暮雪深,浮蚁糟床熟。相对各忘归,西来自嫌速。人生每多故,乐事难再卜。”

齐州风物多入诗

初至齐州任所时,苏辙因大旱所致的饥荒而官事繁忙,根本无暇游赏济南的湖泉山色,甚至“经年未尝出。不知西城外,有路通石壁”(《游泰山四首·初入南山》)。当灾荒已过、百姓生活渐趋安宁、社会秩序也相对稳定之后,苏辙于公务之暇也少不了要游览、题咏济南的湖泉胜景,并屡屡发出“应念兹园好,流泉海内无”(《和李诚之待制燕别西湖并叙》)、“枪旗携到齐西境,更试城南金线奇(金线泉,在齐州城南)”(《次韵李公择以惠泉答章子厚新茶二首》)这样的赞叹。在宦居济南三年多的时间中,苏辙在济南留下的诗文数以百计,除了一些次韵、唱和、寄赠之作外,其中题咏济南风物诗歌作品也多达数十首。可以这么说,苏辙和曾巩一样,将自己对济南山水的喜爱之情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了诗句中,以至于清初诗坛盟主王士禛在读了苏辙在济南所作的这些题咏济南山水名胜的诗文之后,禁不住地感叹道:“其于吾州亦不薄矣!”“济南风物在西湖”。苏辙在任齐州掌书记期间最常光顾的地方是波光潋滟、物产丰富的大明湖(当时名西湖)。他曾在春风送暖、柳色嫩黄的初春时节驻足大明湖畔,饶有兴趣地观看农人踏藕;亦曾在炎热的夏季泛舟于湖水之上,兴致勃勃地观看渔人捕鱼;还曾在金秋时节和客人们一起在湖畔煮食采自湖中的芡实(俗名鸡头)。在《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之三中,诗人还曾以晓畅如话的语言记叙了自己漫步于碧草如茵的大明湖畔、登临北渚高亭、品尝风味鲜美的蒲莲和鱼蟹的情景:“野步西湖绿缛,晴登北渚烟绵。蒲莲自可供腹,鱼蟹何尝要钱”;而在《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之四中,他则以明快的笔调描述了自己在月夜饮酒于方桥之上、在秋风中垂钓于画舫之中的怡然自得之乐:“饮酒方桥夜月,钓鱼画舫秋风。冉冉荷香不断,悠悠水面无穷。”在《送韩宗弼》一诗中,苏辙再次写到了当时大明湖的莲芡鱼鳖之丰:“青莲紫芡倾珠玑,白鱼掉尾黄鳖肥。”

熙宁八年的春末夏初,苏辙还曾南出济南,至泰山下,并作《游泰山四首》纪其行,其中《初入南山》先写其在途经济南南部山区时所见,次抒思乡之情;第二首《四禅寺》(四禅寺在长清张夏镇东北)先写山路狭窄、峰峦起伏,次写古寺荒凉;第三首《灵岩寺》则描写了灵岩寺周边景色的清秀及寺内环境的幽静。在熙宁八年夏天的一场大雨过后,当看到干涸的舜泉复发时,苏辙还高兴地创作了《舜泉诗并序》和《舜泉复发》诗,描绘了舜泉在沉寂了两年之后重新喷涌的景象,抒发了内心的欣喜之情。在《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中,苏辙还以清丽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当时济南城内环波、北渚、鹊山、槛泉四亭附近的景物,给我们留下了900余年前济南这四座亭子的影像。

除此之外,熙宁七年,苏辙的幼子苏远在济南出生。熙宁八年十一月,苏轼在密州(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北城墙上修建超然台,在济南的苏辙为之取名“超然台”,并作《超然台赋并叙》。后来,苏轼在潍水之上又建了快哉亭,苏辙在济南又作了《寄题密州新作快哉亭二首》。这些诗文也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岱阴皆平田,济南附山麓。山穷水泉见,发越遍溪谷。分流绕涂巷,暖气烝草木。下田满粳稻,秋成比禾菽。池塘浸余润,菱芡亦云足。辞家四千里,恃此慰穷独。”(《寄济南守李公择》)济南的湖光山色给苏辙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也给长期羁旅在外的苏辙以莫大的心灵慰藉。可以这么说,苏辙在齐州掌书记任上的三年人生岁月是他屡遭贬谪、淹蹇坎坷的一生中较为愉快的一段,这一点从其《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之一、之二、之五中即可以找到充足的印证:“远游既为东鲁,迁居又爱南山。齿发自知将老,心怀且欲偷安”、“舜井溢流陌上,历山近在城头。羁旅三年忘去,故园何日归休”、“雨过山光欲溜,寒来水气如烝。胜处何须吴越,随方亦有游朋”。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刘书龙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