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热衷“谀墓” 赚取中国古代最高稿费?
2010年03月10日 10:03 重庆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包光潜

中国古代最大的主流和民间两栖写手,当属唐代的韩愈了。韩愈一生写了多少文字,无法计量,多数都丢失在民间了。他创作题材广泛,长短不一,有报告文学,如《平淮西碑文》、《张中丞传后叙》;有墓志铭,如《贞曜先生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有祭文,如《祭河南张员外文》、《祭柳子厚文》;还有碑文、厅壁记等。韩愈的生前好友刘禹锡在纪念他的悼文里说:“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这如山的辇金,赚的是死人钱。

不是韩愈贪婪,按价索取,而是时人甘愿“奉献”,算作稿酬吧。就说惹得一起历史风波的《平淮西碑文》吧,人家情愿送给韩愈五百匹绢;再说韩愈写的《王用碑》,王用的儿子就以一匹带鞍的宝马和一条白玉带作为润笔。这大概是中国古代最高的稿费了。李白如果有知,定然妒忌不已,因为李白写诗从来只是换点老酒的。

为什么有那么多达官贵人,家里死了亲人要找韩愈歌功颂德呢?其实这是当时的时尚问题,和今天一样,大多数人是被时尚牵着鼻子走的。大唐盛世,长安城里,一直盛行请名人学士为已故亲人撰写碑文、墓志铭或祭文的习俗。对于一些有钱有势的人来讲,家里死了亲人,如果不请或请不到当时最有名望的作家为其撰写墓志铭的话,就令人耻笑。

“谀墓”写作已经形成强势市场,它引领着为死人歌功颂德的文化走向。而且这个市场前景看好,有人推波助澜,确实肥了不少文人学士。当时韩愈名声最大,作文最好,又是文坛领袖,还愿意为死人“效劳”;更重要的是韩愈写的报告文学、墓志铭、祭文等十分感人,他能把死人写得比活人还活,搜肠刮肚写尽好词,说尽好话。所以,请韩愈操刀的达官贵人最多,韩愈也因此收入丰厚,远在俸禄之上。由于韩愈“来者不拒”,抢了别人的生意,断了别人的饭碗,再加上他尽替死者说好话,所以有人不满,悄悄地说他坏话,让他落下一个“谀墓”之名。

在韩愈的“谀墓”之辞中,也有不少是为地位卑下的小吏和落魄文人写的。这些墓志铭最耐读,一反“谀墓”之习气,而成了可亲可近的人物速写。因为韩愈能够从墓主人的许多生活细节中提炼典型材料,如感人事例、谐闻趣事等入文,读来备感亲切或令人喷饭。在这些墓志铭中,韩愈刻画出了一个又一个怀才不遇、心胸磊落的寒士形象,并借以抒发自己对世俗的看法和政见;在这些墓志铭中,韩愈还寄托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如《试大理评事王适墓志铭》中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想法,《南阳樊绍述墓志铭》中的文学主张等。

另外,名家之间也有相互“吹捧”的碑文墓志,如韩愈为柳宗元、孟郊等写的墓志铭,即属上乘。韩愈自己死后,也有许多生前友好为其树碑立传,为其“谀墓”。皇甫湜为他写过墓志铭和悼词,刘禹锡为韩愈写过悼念文章。这些都是有感而发,情真意切。

韩愈确实写过不少纯粹的“谀墓”之作,言过其实,一是对方的盛情难却,二是对方的润笔丰厚,真的让韩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了。事实上,尽管韩愈位高权重,友人众多,但还是遭到当时一些人的讥讽和贬斥,这也是不可避免的。

穿越历史时空,回望前尘,我们会看到身为吏部侍郎的韩愈,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屁颠屁颠的身影。一方面他要无愧于文坛领袖地位,推动古文运动,一方面他要当好民间写手,为死人说好话,赚足银两。名利兼得,是韩愈一生最大的成功。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人推崇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足以见得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