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版画中的老北京:皇帝滑冰 平民遛鸟
2009年12月02日 17:36 凤凰网读书频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进出城门的车水马龙 刊印年代1894年 出处《伦敦新闻画报》

华洋杂陈街景1 刊印年代1880年 作者M.莫林出处《世界画报》

旧京庙会

北京旧时庙会各庙有各庙的会期,每十天中逢“三”宣武门外土地庙,逢“四”哈达门外花儿市,逢“五”、逢“六”阜成门里白塔寺,逢“七”、逢“八”定阜大街护国寺,逢“九”、逢“十”东四牌楼隆福寺。每到这个日子里,这些庙中使百货云集,百戏杂陈,游人如蚁,拥挤不堪了。京都《竹枝词》云:“逢期庙会顾盼兮,三十六行色色齐,若遇人丛挨济处,留神扒手窃东西。”货物齐全,游人拥挤,自然也不免良莠不齐,“扒手”趁机活动了。

庙会的贸易方式,是一种很古老的贸易方式了。宋代汴京的大相国寺,南宋杭州的昭庆寺,都是有名的庙会。北京的庙会,在明代最热闹的是“都城隍庙”,明人《燕都游览志》记载:“庙市者,以市于城西之都城隍庙而名也。西至庙,东至刑部街,亘三里许,大略与灯市(即东城灯市口)同,在每月以初一、十五、二十五开市,较多灯市一日耳。”当年西单旧刑部街西城隍庙的热闹情况,前人记载极多。不但珍奇货物,样样都有,而且还有外国客商,所谓“碧眼胡商,漂洋番客,腰缠百万,列肆高谈。”(见明人笔记《谈泾》)可以想见那时庙会的热闹了。一直到清初康熙时,都城隍庙的会期才停止,移到报国寺,慈仁寺。就是王渔洋等诗人常去的地方。等到康熙末年,隆福寺、护国寺等大庙会就都有了。在康、雍时人柴桑的《燕京杂记》中,就有了清楚的记载了。

庙会上的买卖,大都是租赁庙中的房屋、地段,固定设摊。如某家布摊、某家靴帽、某家服药、某家梨膏糖,这次会期在这里设摊,下次仍旧在这里摆,甚至几十年都不换地方。常逛庙会的人,找起来是十分方便的。这些摆摊子的人,一个庙的会期结束后,再去赶另一个庙期。如初八护国寺一结束,当晚便用排子车把货物拉到隆福寺设摊,好作初九的买卖。这是一种较特殊的买卖,说它是坐商,却又不停地搬家;说它是行商,却又有固定的地方,这就是庙会的买卖。庙会没有夜市,作的都是白天的买卖。在北京,热闹的庙会,前后存在了足有五百多年吧。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周简段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