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款:您顺从的仆人——乔治”
西班牙穆斯林创建的大学也是后来一些欧洲早期的大学的模范,例如阿方索八世于公元1208年建立的帕伦西亚大学与弗雷德里克二世于公元1224年建立的那不勒斯大学。
尽管基督教世界翻译穆斯林的科学著作在诸如巴塞罗纳、里昂或图卢兹等地都有进行,但是占据首要位置的无疑是西班牙的托莱多。这座从公元8世纪至11世纪下半叶的3~4百年之间由阿拉伯或摩尔穆斯林治理的城市,开始成为整个欧洲的文化聚集之地,其声望尤其是在翻译工作大规模开展的12世纪以来,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在托莱多被译成拉丁语的穆斯林科学著作,至少应该有几百部以上或者更多。事实上,欧洲也因此而涌现出诸如桑塔拉的休(HughofSantalla,1119~1151年)、克雷莫纳的杰拉德(GerardofCremona,1114~1187年)、普拉托(Plato)、阿德拉尔德(Adelard,1075~1160年)、罗杰·贝肯(RogerBacon,1214~1292年),以及切斯特的罗伯特(RobertofChester,成名于公元1145年)和荷尔曼等著名的翻译家。这些翻译家来自欧洲各地,他们云集于此,如饥似渴地从事科学著作的翻译工作[在那些翻译家来到托莱多之前不久,那里甚至还出现了后来成为罗马教皇的吉伯特(GerbertdAurillac,公元945~1003年,即西尔维斯特二世——SylvesterII,任职999~1003年)的身影]。《全球通史》也提到这些翻译家,它写到:“12、13世纪,这里的翻译家有犹太人、西班牙人和欧洲各地的外国学者。”可以这样说,他们来到托莱多的目的只有一个——尽一切可能获取穆斯林的科学知识。
事实上,自公元12世纪阿拉伯帝国学者的著作(和希腊、罗马著作的阿拉伯语译本)被大批译成拉丁语及其它欧洲语言以来,欧洲各大学将它们作为教科书长达几个世纪。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所谓的欧洲的“复兴”,又何尝不是穆斯林科学的传承。
科学的历史告诉我们,阿拉伯帝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承前启后,独步中古。如果将《构建人性》加以引申,人们就会明确无误地看到,彼时其科学技术与文化水平代表当时人类文明的最高境界。
阿拉伯帝国的文明在科学上多有建树,而且正是通过广大科学家与学者的创造性劳动,古代印度、希腊、波斯的科学巨著得以矫正并保存。
欧洲文艺复兴的大师们从阿拉伯语书写的科学巨著开始,点燃了复兴的火炬。如果没有崇尚科学的穆斯林的辛勤劳动,今天就不会有人看到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了;因为中世纪笼罩在欧洲的基督教的黑暗几乎摧毁了一切古代希腊的科学文化典籍,尽管衰败的拜占廷可能剩下典籍中的片言只语。不要轻视阿拉伯帝国科学的作用——当苟延残喘的拜占廷帝国几乎完全隔绝欧洲通向东方的道路之时,中国的“四大发明”是经由当时在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影响下的西班牙、西西里和法国部分地区,传往整个意大利乃至欧洲的;而奠定今日科学基础的文艺复兴,正是始于欧洲的这些地方。
对此,《伊斯兰的遗产》有所佐证。该书写到:“回顾历史,我们可以这样讲,伊斯兰(医学与)科学映射着希腊的光芒,当希腊科学的白昼流逝,伊斯兰(医学与)科学的光辉犹如月亮,照耀着中世纪欧洲最黑暗的夜晚……因为伊斯兰(医学与)科学指引或引导了那场伟大的运动(文艺复兴),所以我们有理由宣称这种文明依然与我们同在。”
流传下来的阿拉伯帝国科学的历史文稿有时是很粗略的,这使得一些人产生这样一种错觉,即它的科学只不过是对希腊科学在欧洲科学革命之前的一种保存。出现这种错觉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科学著作几乎都是以阿拉伯语书写的,今天的科学编年史学家真正精通这种科学语言的已经不多了,况且既精通语言又接受过科学训练的历史学家则更如凤毛麟角。另外,一些被翻译成拉丁语或其它语言的阿拉伯帝国的科学书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所变化和改动,读者已然很难分辨它们的渊源了。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在于,一些人有意或无意地进行了“模糊”处理。
但是,更有一些史学家力图歪曲史实,公然宣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只不过是希腊、罗马文化的一点余光。”其实,这种蓄意抹杀阿拉伯帝国的科学地位与成就的鼓噪,不是出于无知,就是缘于偏见,并且以后一种可能性最大。而事实是足以胜过诡辩的。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