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60后”首份工资存“私房” “90后”不透支就万幸

2012年09月04日 08:16
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崔烨 腾芙勤 王毅鹏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90后”

第一份工资以“透支”告终

关于 “90后”——刚刚开始参加工作的职场新一代,流传着两个经典的段子:“70后”说:“工作狂基本都是我们。 ”“80后”则笑侃:“我们,拒绝加班! ”“90后”很淡定:“我们,拒绝上班。”另一个关于消费,踏踏实实的“70后”说:“我们有存款”,买房、买车“压力山大”的“80后”则很无奈:“我们有负债”,“90后”们:“我们有老爸! ”在消费观念上,“90后”享受“活在当下”的滋味,他们舍得花钱、甘当“月光”,主张个性化消费,而不再盲目追随大牌,物价飞涨的时代,他们的第一份工资少有结余,不透支已是万幸。

◎故事

第一份工资:花在购物、就餐、聚会上

今年6月,90年出生的王磊从一家大专院校毕业,找工作那会儿,证券与期货专业毕业的他毫不犹豫地投身金融行业,目前任职于徐家汇的一家证券公司。“当时主要考虑到离家近,小区门口有辆班车,30分钟就能送到徐家汇,所以刻意投简历找到了这家公司。 ”

王磊的第一个月工资到手2200元,家底殷实的他似乎对于薪水多少不以为意,“交金、税收什么的很复杂,根本搞不清楚税前是多少钱,只知道拿到手的数目。”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按照底薪加绩效工资计算,第一个月都在接受入职培训,因此薪资可能相对较少,但之后的工资收入会随着客户及业绩的增加而增加,估计到手能拿到三、四千块钱。

王磊第一个月工资主要花在了购买服饰、就餐、聚会上,“买了套西装就花了2000多块钱,好在是拉信用卡的,等于能用两个月的收入来还款,多出来的钱都用在吃饭、聚会上了。 ”

和许多“90后”一样,王磊第一个月的工资以透支告终,好在之前实习时有些积蓄,收入水平目前并不高的他仍然能勉强自立,“工作后,我会在下班时买些面包、水果回家,但并没有交‘饭费’给父母,他们也不缺这点钱。

第一份工资:不够买一件化妆品

“90后”Suki是个典型的 “富二代”,老爸是山西煤老板的她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在Suki看来,有个“牛爸”就意味着有了一份好工作,因此直到6月份,当其他同学的工作都已落实,Suki才想起要去公司实习,谁知,“牛爸”能搞定国有企业,却搞不定外资银行,所有外资银行六月份都已招到了实习生。

无奈之下,煤老板托关系把女儿“塞”到了基金公司,谁知一个星期不到,Suki就开始嫌弃事情琐碎又繁杂,“牛爸”再次和基金公司老总打招呼,要求减少工作量。谁知,一个星期后,无所事事的Suki又开始抱怨“事情少,学不到东西”。“牛爸”第三次出马,要求给女儿适当增加工作量,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她仍未通过考核。

公司规定,过了考核才能按正式员工计算公司,悻悻离开的Suki只是拿到各项补贴总计500元,甚至不够她买一瓶高端护肤品。

◎记者手记

第一笔收入正在“模糊化”

崔烨

在策划“人生第一份工资”的选题会上,记者们原来的想法是通过首份收入的用途,比比物价、比比收入水平、比比生活质量,但随着采访人物的积累,我们发现经济问题背后属于特定时代的文化背景被挖掘了出来——一个经济话题更像是文化访谈。

时代真是变了,就像民国媳妇们的发髻代表着顺从,空姐们的发髻透着高傲;我们小的时候问爸妈自己是打哪儿来的,他们说是垃圾桶里捡来的,现在小孩问爸妈自己是哪儿来的,妈妈说是购物满300送的;当我们的父辈对自己第一份收入的用法如数家珍,成为记忆里一块温情自豪的瑰宝时,已经有一些“80后”、“90后”记不清楚自己的第一份收入应该有多少。这其中有能力原因:有的年轻人从拿工资开始账户全部在老妈这里管着,自然搞不清自己的收入;也有人在高中、大学时期就打工赚外快,拿到第一份收入时觉得也不比打零工高出多少,自然生不出父辈们的激动情绪……

当然,首笔正式收入的“模糊化”也有技术原因:现在发工资都直接打在工资卡里,一串账户数字的变动显然不如实实在在的钞票有质感,花起来也没有 “轻重”,连信用卡也没刷几下就透支了。

此外,变化的当然还有收入的用途,当年兄弟姐妹中的“老大”在拿到第一份工资时基本上是补贴家用或给亲人买这个买那个;显然,“4-2-1”时代下,当今的父母并没有奢望已经上班的独身子女要拿出工资来贴补家用。

“小囡开始工作了,能够管好自己就好。”这是大多数现代父母的希望,比起标榜自己独立、有思想的“90后”,他们的父母显然更独立。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50后 60后 70后 80后 90后 首份工资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