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新中国“22大明星”诞生源自周恩来问话

 

Ⅱ. 为什么没有我们自己的明星

1961年6月末的某天,正值“新侨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邀请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电影局局长陈荒煤以及各电影厂的厂长、编剧、导演和演员共30余人做客中南海西花厅。当时参加会议的长春电影制片厂女演员金迪清楚地记得,在会客室,周恩来对夏衍说,夏衍同志,新中国成立十多年了,为什么我们的电影院里还挂着苏联人民演员和功勋演员的明星照片,为什么没有我们自己的明星?夏衍说,总理放心,我们下去一定办。

直到1962年到天津演出话剧《雾重庆》,在电影院看到自己的大照片悬挂在入场处的大厅里,金迪才明白,去年年底厂里安排她拍的照片原来与总理的上次谈话有关。

无独有偶,八一电影制片厂女演员田华也并不知道有关“22大明星”遴选一事。现在回想起来,她只记得厂里曾通知说,奉上级指示,让她去中国照相馆拍照,做什么用,田华当时并不知道。不过为了这次拍照,她还特意去烫了头发。这个造型就出现在她后来看到的“22大明星”照片中。

随着“新侨会议”的召开,电影界开始“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更加强调电影生产自身的规律。同时,作为会议所呼吁的“艺术民主”的实践和产物,“百花奖”——新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群众电影评奖活动应运而生了。

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蔡楚生在《大众电影》发表文章《热烈欢迎广大观众评奖电影》,专门提出,最佳故事片奖应该是“四好”;演反面角色的艺术家充当着“反面教员”,“他们的劳动有成就的都应当受到肯定和获得荣誉”。这一条看似个人观点,实际上起着明显的“引导”作用。1962年4月28日的《人民日报》刊登消息,公布了“百花奖”评奖结果,在《红色娘子军》中扮演南霸天的陈强获最佳电影配角奖。而此前反面角色能否获奖,并无社会共识,为此,当时的不少报刊还刊登文章进行了讨论。

获选最佳配角奖的陈强与获得最佳男女主角奖的崔嵬、祝希娟以及票数相当可观的于蓝、王玉珍、秦怡、王心刚、梁波罗、赵丹,他们中的大半也都入选了“22大”。

观众的热情令人意想不到,3个月时间,《大众电影》编辑部收到117939张选票。由于回收选票太多,统计任务繁重,编辑部只好邀请北京女子三中的300名同学来帮忙。观众尤其对最佳电影演员表现出更大兴趣,为此,《大众电影》还刊登了崔嵬、祝希娟和陈强的“获奖感言”,刊登了《一封贺信寄崔嵬》、《我投陈强一票》等读者来信。

1962年5月22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前夕,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在政协礼堂举行“百花奖”授奖大会和电影工作者联欢晚会。会上,陈毅、郭沫若、谢觉哉、茅盾等亲笔题字的奖状被作为奖品授予“百花奖”获奖者。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毅参加了联欢晚会,接见了全体受奖人员。

在此后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烈火中永生》赵丹塑造的许云峰、于蓝塑造的江雪琴、《早春二月》中上官云珠饰演的文嫂、谢芳饰演的陶岚、孙道临扮演的肖涧秋、《兵临城下》中庞学勤塑造的李忠民、田华在《夺印》中塑造的胡素芳、在《秘密图纸》中塑造的石云、秦怡在《北国江南》中塑造的银花、王丹凤在《桃花扇》中饰演的李香君,张瑞芳饰演的李双双,都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令人难忘的经典形象。

而王心刚和王晓棠这对“黄金搭档”在经典之作《野火春风斗古城》中塑造的杨晓冬和金环、银环形象,更使他们登上了电影事业的巅峰。“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的说法流传至今。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明星 电影工作者 1980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