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张爱玲在美国艰难岁月:工作几月“像只狗一样”

2012年08月22日 08:29
来源:人民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张爱玲(资料图)

贯穿张爱玲书信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就是经济的困窘。张爱玲关照赖雅如何节省每一笔开支,以竭力维持生计。最令张爱玲感到悲苦失望的,是她为了挣钱而不得不独自去香港为电影公司写剧本《红楼梦》,然而剧本总不能令电影公司满意,三个月苦工换来一场空,身体又坏: “辛苦的从早上十点写到凌晨一点,手脚都肿了”,焦躁失眠,独自苦撑,“工作了几个月,像只狗一样,却没有拿到一份酬劳”。

从1966年到1994年近30年间,张爱玲给友人写过84封亲笔信。这批珍贵信札在埋藏几十年后,近日公之于世。

84封信札,内容涉及张爱玲在美国找工作、搬家、收集资料等许多方面,令人再一次关注张爱玲赴美后的生活状况……

“天天上午忙搬家”

1955年,张爱玲从香港移民到美国。就在这一年,她的第一部英文小说《秧歌》在美出版。翌年她到麦道伟文艺营写作。可是,她的第二部英文小说没有《秧歌》的好运。

由好友夏志清推荐,张爱玲1967年9月抵达麻州剑桥,在赖氏女子学院设立的研究所专心翻译晚清小说《海上花列传》。

赖氏研究所任满之后,1970年,张爱玲赴伯克莱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去研究工作。她不按时上班,黄昏时间才去研究中心,一人在办公室熬夜。一年期满,张爱玲即遭解聘。张爱玲在伯克莱水土不服,老是感冒,决定搬居洛杉矶,以为气候温暖,身体或可转好。

1971年秋季搬居洛杉矶后,她身体一年一年转坏,不说上班工作,能对付日常生活——买菜、付账、看医生、打电话——就把她累坏了。

在洛杉矶住了几年之后,不仅感冒照旧,牙齿也永远看不好。骨头脆弱,不小心手臂就断了。最可怕的是,张爱玲添了一种皮肤病,而且觉得屋子里到处是跳蚤,身上永远发痒。为了逃避“虫患”(张语),她就不断搬家,每次都会遗失、丢掉些东西。那两年在赖氏研究所,张爱玲差不多已把《海上花》译好了。她想找经纪人把它交给书局审阅,但一直无着落,结果这部译稿在一次搬家时丢了,除了首两章已发表过外,张爱玲三四年的心血全部付之流水。

1988年4月6日,几年去信没有回音后,夏志清终于收到张爱玲一封信,告知“直到昨天才看了你一九八五年以来的信”,原来她“天天上午忙搬家,下午远道上城(看病),有时候回来已经过午夜了”,“剩下的时间只够吃睡,才有收信不拆看的荒唐行径”。

[责任编辑:胡涛] 标签:张爱玲 1970年 张语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