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我爱北京天安门》词曲作者:写歌曲时没到过北京

2012年03月15日 10:49
来源:快乐老人报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金果临在天安门留影。

金果临在天安门留影。

金月苓在天安门留影。

金月苓在天安门留影。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40多年来,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曲是我和弟弟金果临“合作”完成的。

我俩既是堂姐弟又是表姐弟

我和金果临有一层特殊的姐弟关系,本身便有几分传奇色彩:我们各自的母亲是一对亲姐妹,而我们的父亲又是一对亲兄弟,因此我们之间既是堂姐弟关系,又是表姐弟关系,称得上是“亲上加亲”。

我比金果临年长5岁,从小,我们就同住在奶奶家中,整日在一起玩耍学习,姐弟情谊十分深厚,直到少年时期我们才分开。我很清楚弟弟在美术和诗词方面的创作天赋。但是在创作《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时,我们却没有任何彼此的交流。

金果临1969年11月29日创作《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诗词。那一年他13岁,是上海市常德路第二小学五年级学生。而我是在1970年出版的第三期《红小兵》上读到这首诗词的,在完成谱曲之前,我并没有和弟弟商量过。那时,我是上海第六玻璃厂的一名普通女工。我喜欢音乐,下班休息在家时便坐在饭桌前写歌。《我爱北京天安门》,只是我那时谱写的众多儿童歌曲中的一首。

写歌曲时都没到过天安门

歌曲正式发表后,我收到出版社寄来的两本样刊。那天我上夜班,一直忐忑不安,最终按捺不住,悄悄告诉身边要好的同事:“我的作品发表了。”机器隆隆,对方没有听见。我掏出那本样刊,指着自己的名字给人家看,结果人家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

和金果临一样,当年我也不曾到过天安门。我对天安门的形象把握,来自电影院里放映的新闻纪录片中,国家领袖接见人民群众的场景。直到1972年,国家体委编创儿童广播操,到上海征求业余音乐作者意见,听说我没有到过天安门,特意邀请我到北京。那时候,《我爱北京天安门》已经在全国唱响了。金果临则是在1982年利用出差的机会,才到天安门拍了几张照片留念。

诞生3年后才正式定稿

在歌曲发表的最初3年,《我爱北京天安门》经过了几次修改。

在金果临的笔记本上,这首诗词最初的题目叫做《金光照的全球红》:“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太阳升起金光照,金光照的全球红!”正式投稿时,他将最后两句改为“太阳光辉照万里,祖国山河处处春”,题目也被更名为《我爱北京天安门》。作品第二次发表时,编辑又对最后两句进行了细微的调整,改为“太阳就是毛主席,光芒万丈照前程”。据说是在1971年10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这首歌曲时,歌词又改为“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这便是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版本。

和歌词一样,曲谱也改了两三次。1972年,这首歌曲在诞生3年后才算正式定稿,再也没有做过任何改动。

每人获奖17.5元

1972年4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10首歌曲,其中便有这首《我爱北京天安门》。仅仅一个星期之后,当年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北京“五一”游园会》专题节目中,突然出现了孩子们伴随着这首歌曲欢快起舞的场面。从那以后,几乎每个省市都在出版或转载这首歌曲,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稿费,只有两本样书而已。

1980年,这首歌曲获得“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二等奖,两人才领到一笔奖金:每人17.5元。(口述/上海金月苓61岁整理/周健森)

编辑插嘴:1977年底,金月苓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之后成为一名音乐编辑。金果临几乎完全告别了艺术创作,他走上了一条那个时代大多数普通人都会选择的道路:进农场工作5年,顶替父母回到工厂一干就是20多年,后来企业经营不善而破产,他又进入一家民营企业工作。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北京天安门 金果 红小兵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