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女不祭灶?与避“扒灰”有关的性禁忌性别歧视
笔者认为,这是民间“性禁忌”的外延,是封建时代“男女授受不亲”礼俗在祭祀行为上的反映。同样,与“女不祭灶”相对应的“男不拜月”,也是这层原因,月神嫦娥是个绝色美女,一个纯爷们儿向漂亮女子献殷勤,怀的是什么念头,便不言而喻了。
“女不祭灶”起源于何时?一时无法弄清,但到了宋代被进一步强化则是事实。这又是什么原因?笔者推测,这可能与避“扒灰”之嫌不无关系。
“扒灰”,是过去公公与儿媳妇搞家庭乱伦的俗称。传“扒灰”一词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弄出来的,他的傻儿子病死后,年轻守寡的儿媳妇被他看上。据说王安石当时写了一首求欢情诗,埋在儿媳妇经常上香的香炉灰下面,儿媳妇从灰中扒出后和诗一首,也埋于其中,王安石扒出后知道儿媳妇心已有意。
王安石“扒灰”的版本很多,很可能是遭其政治对手抹黑,真伪不辨。但却让后世女人多了一项禁忌,女人此后更不方便祭灶了。南宋诗人范成大《吴郡志》说“二十四日祭灶,女子不得预”;到了明代,要求更严,《帝京景物略》称“男子祭,禁不令妇女见之”。
灶神到底是男是女?
女不祭灶是为避男女瓜田李下之嫌,这说法可能是世人的一种想象。因为,灶神的性别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至少在早期灶神是一位老妇,头上挽髻,“著赤衣,状如美女”。
而且,早期祭灶也不是放在腊月,而是在炎热的夏季进行,由女人主持祭,恰恰是“男不祭灶”。如在惠安,女子有在除夕置米于灶上卜年的习俗,学术界便认为是上古时女子祭灶行为的变异;而在鄂温克族人中间,妇女祭灶并不犯嫌。
“女不祭灶”看似一种性禁忌,实质是男尊女卑观念下的性别歧视。
为啥过年不能祭祖?
过年最重要活动之一是祭祀,国有国祭,家有家祀。祭祖,是过年时每家必做的事情,有的地方从腊月二十四就开始了,在明代的北京,则从除夕开始,在家里挂出先人画像,用猪头、熟食、糖果等供着,一直到正月初三才停供。
祭祖活动是不能让女人插手的,特别是经历不幸的女人,更不能沾边。如鲁迅小说《祝福》的女主角祥林嫂,因为她是寡妇,连祭祀食物都不能碰,碰到不吉利,会生晦气。
女人过年时最忌讳的地方,是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即所谓“忌口”。迷信观念认为,如果正月初一女人嘴里出现“穷”啊、“死”啊、“病”啊、“败”啊、“倒”啊、“破”啊……这些非吉祥字眼,全家一年都要走背运。非说不可,则说代用词,如油瓶倒了,说“到了到了”;煮饺子时饺皮破了,说“饺皮挣开了”。如果一不留神说错了,则要赶紧说句讨喜的话,最典型的是将碗打碎了,得高声说“碎(岁)碎(岁)平安”。
过年时要学会做“懒女人”,洒水、扫地、倒垃圾、倒污水、裁剪、缝补……这些女人日常必做的事情,在正月头几天都不能做。如果勤快反而不好,迷信认为会把家里的福气扫走、钱财倒掉、运气剪断。当然,过年时男人和小孩子也是要忌口的,只是比女人要求松一些。
何为“忌门”?
与“忌口”相比,“忌门”对女人的要求更严。“忌门”可以理解为两种情况:一忌回门,二忌出门。
忌回门,是女人不在娘家过年、吃年夜饭。中国人对年夜饭相当看重,“一年不赶,赶年三十晚”,就是这道理。现在每年一度的春运难题,就是这顿年夜饭造成的。出嫁闺女为何不能在娘家吃年夜饭?这从民间信仰上可以找到答案:如果在娘家吃,会把娘家的钱财运带走,即常说的“吃穷了”,凡懂事的女儿是不会吃娘家年饭的。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