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乙谈老舍与齐白石
2010年10月15日 11:06 人民论坛 】 【打印共有评论0

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父亲是作家,母亲是画家,我很幸运地接触到很多文艺界名人。因为人和人确实不太一样,有的人一生庸庸碌碌,而有的人却能在时时处处都大放光彩。他们在读书方面虽然没有明确的指导,但是接触到他们,那益处就太大了。比如看齐白石老人画画,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

我觉得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觉得读书是一个不需要谈论的问题,但是现在人们偏偏很爱谈这个话题,就好像这是一件新鲜事、一件特别需要谈论的事情一样。很难想象一个人不读书,或者说读书变成一件特殊的事情,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我读书非常杂,而且越老越杂

我大概是在初一的时候开始读书,我父亲并没有在读书方面给予我任何指导。我读的第一本课外书还是他写的书。我初一就离开家开始住校了,那时候大概是十二三岁。在这之前在家里的时候,我还没有读课外书的习惯,就是念念课文。家里面虽然有很多书,也都不是给小孩子看的。到了初一开始住校的时候,突然有人问我:我知道你的父亲是谁,你念过他什么书?我当时非常窘,因为我连一本他的书都还没有念过。受了这句话的刺激,我赶快跑到图书馆去借他的书,借了一本《老张的哲学》,恰好也是我父亲的第一本书。所以说起来我念课外书是从念我父亲的书开始的,从那以后也就开始喜欢上念课外书了。大学的时候因为我是去苏联留学的,反而念得比较少。但是在中学到大学之间,我念过一年俄文,这一年中我读了大量的小说,而且专门找块头儿大的来读,比如说《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等,都在那一年啃完了。

我家里书非常多,我也每天都会看书。我读书非常杂,而且越老越杂,随意性很强,没有明确的计划。我来书的途径很多,很多人给我寄书,我去参加一些论坛会议的时候也会收到书,来拜访的人也会带来一些书。所以我几乎每天都能拿到书,多得没有地方放,一会儿就堆满了。因为实在没地方放,我需要淘汰一部分书,所以经常有几个好朋友上我这里来淘书。我把对我来说没有长期保存价值的书放在两个箱子里,他们来的时候,我就对他们说:随便挑!所以我这里书的交流量很大,来的也多,去的也多。凡是到我这的书,虽然我不可能每一本都仔细地读,但是都会翻一翻。这是一种不刻意设定的读书方式,杂有杂的乐趣和好处,你可以博览。博览群书可以把一个人的知识面拓展得很宽。尤其是因为老了,我就更不需要那么专,全面一点对我来说更好,可以有很多思路相互杂糅,这样反而能生发出很多很有意思的思想。我觉得读起书来宽、厚、博,对开拓思路、产生新的想法大有好处。如果读书兴趣广泛,书籍来源又比较丰富的话,杂着读好处甚多。

丢书把我父亲丢伤心了

我父亲读书一般目的性比较强,基本上是为写作服务。他这一辈子算是职业作家,就是靠写作为生。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写作状态当中,他的生命就是写作。他读的书全是为了写作服务的。解放后他写过一个话剧叫《神拳》,原来有个名字叫《义和团》,写的是义和团的事情。1960年是纪念义和团60周年,而我爷爷战死在和八国联军的斗争中,所以义和团的事情对于我父亲来说是有切身影响的。但是我父亲那时候只有1岁,因此虽然我奶奶和其他亲戚对他的讲述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他还是需要大量的材料,他要把这些史料买来仔细研究,所以他有很多这方面的书。

我父亲以前也算是藏书家,但是后来书大都毁坏了,伤心了就不藏了。虽然他不富裕,但是在买书方面并不吝啬,而且要买就一定要买好的版本。比如他从英国回来,就带回来非常珍贵版本的莎士比亚全集。但是因为战乱、运动,丢书变成了家常便饭,把他丢伤心了。我们原来在齐鲁大学,抗战开始了大家要逃难,于是我父亲把书委托给大学图书馆收藏。后来学校被日本人占领,书籍全都下落不明。从那以后,他就不再藏书了。

与齐白石老人的接触胜似读书

我妈妈是齐白石老人的正规徒弟,她曾经带我去齐白石老人家里看他画画。齐白石老人画画时是不说话的,但是你看他画画,能收获很多东西。当时我作为一个高中生,能有这样的机会,我觉得简直幸运得不得了。齐老的画看起来很是潇洒,但是画画的过程并不是这样的。他画得极慢,比如他当着我的面画过一只大公鸡,公鸡尾巴上的毛是很粗的几笔,我以为这几笔肯定是很潇洒的“哗哗”几笔就勾勒出来的,其实不然。每一笔的运笔都非常的慢,每一笔都至少要好几秒钟才完成。而且他非常注重墨色的运用。他用墨非常精细,总是把每一笔的墨全部用光,才会去洗笔。当画完一幅画的时候,他笔洗里的水还是清澈的。能够把墨用得如此巧妙、精致、节约,真是太神奇了!

每画完一幅画,他就把这幅画挂在一根绳子上,然后自己就坐在绳子对面的一张躺椅上,仔细地观察。半天之后又把画拿下来,仔细地修改填补。他是非常精益求精的一个人,并不是噼里啪啦几分钟画完了,就说你拿走吧。他一个上午只能画三到四张画,而且平常审视自己的画的时间就更长了,等于是在研究总结自己这一张画的得失。这样的一种敬业状态让我受益匪浅。我去看他的时候他已经90多岁了,还维持在这样一种兢兢业业的艺术创作中,我觉得真是太了不起了!

此外,齐白石老人观察生活之细致也是非常让人惊讶的。比如有一次,妈妈给他带了几只活的小河虾,他就把小虾放进干净的笔洗里,把脸贴在笔洗上去看。其实我估计他对小虾米已经看过一千一万遍了,可是还要看,看小虾米在水里怎么游动,虾足怎么动,身体怎么弯曲,看了很久很久。

我父亲喜欢捉弄齐白石老人,经常给他出很多难题,比如某个人的诗句,让他照着这句诗来作画,难度非常高。有次我父亲念了一句苏曼殊的诗:“芭蕉叶卷抱秋花”,秋天的芭蕉开花,芭蕉刚开花的时候叶子是卷曲的,有点像笔筒的形状,长到一定的程度才散开。这实际上并没有难度,因为齐老画过芭蕉。但是他突然问我妈妈:“我忘记了芭蕉卷曲的叶子是向右旋还是向左旋。”我妈妈也不知道。因为芭蕉长在南方,一时看不到,最后齐老委托我妈妈去打听。

一次拜访,能收获非常多的东西,这些无形的东西就会变成知识,会指导你的一生,这实际上比读书收获的东西还要多。因为读书是间接的获得,而这些是直接的影响。(人民论坛记者杜凤娇采访整理)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杜凤娇 编辑:王婷婷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