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深谙书法之道的散文家朋友对我说,鲁迅长时间抄古碑,书法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极见功力的,说现代第一家也不为过。我不懂书法,虽然知道鲁迅的书法好,但好到什么程度心中无数。
鲁迅的墨迹,现在大多被国家收藏,民间怕是不易求得。我读鲁多矣,不曾见有人说鲁迅的字是褊狭的。就是说,鲁迅有那么多的论敌,还没有一个攻击过鲁迅的字。退一步说,哪怕鲁迅的字写得不好,现在要是能求得一幅鲁迅的字,也一样难得,一样珍贵。
有一回,我在另一位作家朋友家,对他的碎纸机感到好奇,我问他,为什么要买这劳什子呢?他说,他每月都会收到别人赠送的刊物,他把信封和垃圾一起扔了,可是,信封上因为写有他的大名,总是被人从垃圾中捡了收藏。所以,买了碎纸机。是他人写给这位朋友的信封,都有人要收藏,如果是他的亲笔题字,又该如何?我是相信作家朋友的话的,有些人就是喜欢在垃圾中寻找价值。 1990年,我还在一家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当时出了一套《绘画本二十五史》,居然也可以搞签名售书。司马迁等原作者是不便来了,改编本的主编之类也没有现身,那也没关系,就请出版社方面的责任编辑签名吧。于是,一个社长、一个编辑室主任在那里签得不亦乐乎,人们还排队等待。如非亲眼所见,真叫人不敢相信。责编签字的东西都有人等着要,写给作家朋友的信封当然也有人要收藏的。
有这样的收藏队伍,就有人在这方面装隆重。当代作家,字写得好的是凤毛麟角,前些天读一家文艺类的报纸,一个二三流的作家,把他二三流作品的手稿捐赠给某家文学馆,居然还煞有介事地搞了一个捐赠仪式,登出了大幅相片,隆重极了。
以上乱扯一通,是因为再读肖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时,注意到了这样一段话:“鲁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条的那里用着包油条,我得了一张,是译《死魂灵》的原稿,写信告诉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不以为稀奇。 ”鲁迅当然是不以为奇的。鲁迅这个人,别看他是一个文豪,其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就像一个农民,肖红说,“鲁迅先生坐在那儿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据许广平回忆,鲁迅经常用自己草稿的背面来擦屁股,许广平不时说他,他依然故我。这一点,在肖红这里也得到了印证。肖红说:“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着桌,或做什么的。”做什么呢?鲁迅请人在家吃鸡,手油腻腻的,他就一人分一张校样,让大家擦擦手。
时代毕竟进步了,老汉痴长五十,吃了无数油条,不要讲鲁迅的墨宝来包油条,我一直渴望着能买到当代那些凤毛麟角作家的哪怕是他们的清样包的油条,终于没有,真是枉吃了五十年的油条!鲁迅这样的习惯被所有的文明人所拒绝,便是鲁迅写在火柴盒上的字,也被当作文物收藏。不要讲鲁迅这样的历史人物,就是二三流作家的手稿,也要搞一个捐赠仪式,可见,我们这个时代是尊重知识,更是尊重知识分子的。善哉!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房向东 编辑:韩宵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