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红灯记》铁梅饰演者马莉莉:人生是个圆
2010年08月13日 09:25 解放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马莉莉

马莉莉和她的剧照

“西装旗袍”重现舞台

爱华剧团历来以西装旗袍戏和青年爱情题材戏闻名。随着时代变迁,习惯了高大全“英雄花旦”的马莉莉开始投入到这一类沪剧角色中。

1982年春,上海沪剧团要排曹禺名剧《日出》,时任上海沪剧院院长的丁是娥点名要马莉莉出演陈白露。当年10月,《日出》正式演出,得到社会各方的好评。著名演员白杨也来看了戏,并把马莉莉约到家中一叙。刚开门,白杨就笑道:“你是‘解放牌’陈白露! ”闲话间,白杨问马莉莉:“陈白露怎样对付黑三那些流氓的? ”马莉莉不假思索道:“用正气压倒邪气! ”结果白杨老师点拨:“陈白露,一个周旋于十里洋场的高级交际花,处理这样的事就是六个字 ‘比流氓更流氓’,这叫以毒攻毒! ”马莉莉如醍醐灌顶,突然开窍,忠实于生活,才是真正的艺术。至此,沪剧《日出》成了马莉莉艺术成熟的标志。

此后,她还出演了沪剧《雷雨》中性格复杂的旧时代女性繁漪。用她自己的话说:“到这时候,我才发现传统的西装旗袍戏自有它的独到之处。同样穿着旗袍拿着扇子,陈白露是一个需要放松表现的人物,你要演出她的美而不是做道德评判;繁漪则是一个内心扭曲的太太,演的时候却要往里收。 ”

1999年,马莉莉学着越剧明星茅威涛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这一下海,她一边在沪剧院交着四金、停薪留职,一边拿着借来的20万元开始搞起新戏《宋庆龄在上海》。

尽管“宋庆龄穿旗袍,说上海话,这是我们沪剧的优势”,但怎么让这个形象逼真?马莉莉一边从化妆、服装入手,一边琢磨人物的内心。此时艺术日臻完美的马莉莉早已摒弃了“义正辞严”式的演绎,而在宋庆龄身上找到了一种“举重若轻”“润物无声”的特质:“分量不在声高,宋庆龄无论做什么,身上都应有一种柔美和正义的力量。第三场演到她‘希望天下的孤儿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自己宁愿去陪七君子坐牢的时候’,我选择用一种柔和飘渺的声音来诠释这个美好的理想,说完便慢慢坐下,没想到出来以后效果好得不得了。 ”

自己的个人工作室演戏,除了琢磨角色,还得选剧本、筹资金、邀集主创人员、组建剧组、组织排练、联系剧场、组织票务,马莉莉忙得热火朝天。 1999年8月,《宋庆龄在上海》一举在中国第5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上夺得了演出一等奖和21个单项奖。

再演《芦荡火种》《红灯记》

工作室毕竟太过耗费心力,一年后马莉莉的声带出问题,动了手术。 “这么折腾下去不行,而且在资金运转上实在困难。”一年后,马莉莉与上海沪剧院的合同到期。面对20多万元的欠款,她选择再次回到沪剧院。 “不甘心,也无奈,也许是穷折腾,但我不后悔。 ”

2001年的盛夏,沪剧院再排 《芦荡火种》。相隔21年的轮回,让马莉莉感慨万千。“年轻时演《沙家浜》里的阿庆嫂,我注重刻画的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完美主义者;而今再演沪剧《芦荡火种》里的阿庆嫂,我必须挖掘英雄人物‘人’的一面,刻画她的可信可爱。 ”为此,马莉莉不仅找来丁是娥的录音仔细揣摩,还学习了京剧“阿庆嫂”洪雪飞表演的优秀之处。 “当阿庆嫂像一个普通俘虏被押解下场时,她稍停片刻、回了回头、向战友们默默一瞥,而后挺了挺腰,走了。”马莉莉的阿庆嫂立起来了,有人这样啧啧称赞。

2005年,沪剧版《红灯记》又开排,当年的小铁梅摇身一变成了“英雄老旦”,饰演剧中的李奶奶。四十载“红灯情结”,马莉莉的眼前晃过了凌爱珍、韩玉敏、凌燕容、李仲英、高玉倩等一大批在她生命中出现过的“李奶奶”的影子。“我想,一出戏能常演不衰,不仅在于它本身的精彩,更在于与戏相连的那些真实的人物和故事。 ”马莉莉说。

“我愿做一盏发光的灯”

2003年,马莉莉大病一场,“一直在化疗,手术后第8个月,我就又上台演出《宋庆龄在上海》了,”她问记者,“很厉害吧?可从那时候起,我也知道了,人生最重要的莫过于健康,不能太逞强。 ”

2007年,身为上海沪剧院副院长的马莉莉退位了。从激情澎湃的舞台人生回到现实生活,她却成了小有名气的“美容达人”。去年中央台《中华医药》节目专门录过一期她的节目,她特殊的洗脸法和添加了枫斗的保健茶很快在网上传开。 “50多岁的时候,我去做过一个皮肤测试,测出来皮肤年龄是38岁。”马莉莉得意地说,“不过,搽什么,吃什么,都没有心态好管用。很多事,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争来抢去,只能伤了自己。 ”

离开了舞台,并不意味着马莉莉真的要远离她钟爱一生的沪剧事业。身为上海市政协委员的她,一直为沪剧市场萎缩的现状担忧。 “我们小的时候,都是从沪剧观众成长为沪剧演员,可现在沪剧观众都很少,怎么能招到好的演员?”为了保护地方戏、地方语言,马莉莉提交过很多提案,“的确,地方戏曲现在处在谷底,就像人一样,有贵人拉一把,也许能挺过去;我希望政府和社会能更加重视和支持保护地方戏、地方语言,能拉一把,帮它们渡过难关。 ”

“从小时候起,我就遇到了许多好人,他们都像各种灯,给我照亮,给我温暖,我是吸收了这些光和热成长起来的。现在,我希望自己也能做一盏发光的灯,特别是2008年我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更希望自己能为沪剧新人的道路投射一点光亮。就算是一种命中注定、生生不息的轮回吧。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李峥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