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著名作家刘以鬯:张爱玲那时是给日本杂志写稿
2010年07月26日 08:35 东方早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2010年香港书展首设“年度文学作家”,并把这一荣誉献给有“香港文坛教父”之称的刘以鬯,同时在“文艺廊”展出刘以鬯手稿、照片和编辑的杂志、报纸。昨天,93岁的刘以鬯来到香港书展,与香港读者分享自己半个多世纪的文学记忆。尽管已九旬高龄,但刘以鬯身体硬朗,脚步稳健,思路清晰。刘以鬯出生、成长、学习、做工都在上海,1940年代末南下来到香港,从此与上海阻隔数十年。在老人的讲述中,那些关于张爱玲、柯灵、施蛰存等60年前的上海往事依然清晰。

有“香港文坛教父”之称的刘以鬯年轻时在上海与柯灵、徐訏等交往颇多

刘以鬯口述

早报记者 石剑峰整理 发自香港

10多年前回上海过一次,你说跟过去不同,也可以,你说跟过去很相似,也能说。我在南京路一样看到以前那么多的商场,只是店不同了。

我以前住在大西路(今延安西路)爱丁堡路(今江苏路)那里,就是愚园路和大西路之间。我那个时候在上海办了一个出版社,这个出版社就办在自己家里。10多年前回上海也看了下老家,我家以前住的地方现在变成学校了。

在念书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上海国际饭店。1940年代我在上海办出版社的时候,早晨我是上班,吃过中饭后就去国际饭店喝咖啡。那时候,上海和国内其他作家们都知道,我下午都在国际饭店喝咖啡。最后很多作家都去国际饭店直接找我。比如抗战的时候,有个出名的年轻作家姚雪垠,他就到国际饭店来见我。我很欣赏姚雪垠的小说,我问他,“你在上海住哪里?”他说,就住在一间亭子间里,那个时候他连吃饭都成问题。我就帮他出书,还对他说,“你就住在我出版社里。”他就住在出版社书库里,也在里面写稿,和我们出版社的人一起吃饭。

我跟柯灵关系很密切。我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就开始投稿,那个时候柯灵已经在编杂志副刊,我投稿给他。那个时候,柯灵最欣赏我。那个时候我住胶州路196号,有一次他为了把稿费给我,特地跑到我家里来看我。我真是兴奋不得了。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们一起到静安寺喝咖啡。说起张爱玲,我经常去《西风》杂志投稿,好几次从门口看到一个女人,那人就是张爱玲。张爱玲在那个时候是给日本杂志写稿子呢,这个大家都不知道。

我在1940年代的时候,才20多岁,对中国新文学很有兴趣。上海的出版社当时出版的大部分是商业小说比如武侠小说,我想做的是纯文学出版社。所以那个时候很多中国老作家都愿意把作品交给我。那个时候左翼作家都是写农村,我是上海出生、长大、读书和做工的,关于农村情况不了解。看他们的农村小说也没什么喜欢的感觉,所以那个时候我喜欢的都是现代派作家,比如穆时英、戴望舒他们。那个时候左翼农村小说差不多占领了中国新文学的90%,我怎么能够写农村小说?我的第一篇小说就是写上海霞飞路一个白俄妓女的故事,那时我才10多岁。我那时候也给施蛰存出过小说,戴望舒的稿子也是他转给我。他也住在愚园路,就住在我家后面。所以他有时候就走到我家把稿子给我。

我当时出版最多的是徐訏(的作品)。很多人叫他“徐于”,所以他干脆把偏旁也拿掉了写“徐于”,这样一来我很难办。我出版的小说都写“訏”,到最后人家还以为我弄错。那个时候他的书都是我出版的。我到香港后,我原计划把徐訏的书向海外出版,但我来到香港后发现很多事情和我想的不一样。

我离开大陆到香港后带的钱并不多,以为顶多在香港住几个星期。但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打仗一路打到南方,我就在香港回不去了。最后,我当时拿的钱都用光了,身上只有一支笔和几张白纸,然后就写稿,生活就这么过下去了。那个时候香港的稿费是,1000字三四块港币。当时香港买一碗馄饨面都要三四毛。写2000字一篇的稿子,每天吃馄饨面也能过。所以,我就靠一支笔在香港活下来了。

延伸阅读:

张爱玲遗嘱执行人宋以朗:大量张爱玲传记需修改

为何张爱玲与胡兰成没有举行婚礼?

张爱玲:良善的妓女是多数人的理想夫人

莫言:张爱玲作品“小家碧玉” 缺乏广阔的大意象

陈圆圆归宿有五种流传:自缢说、投水说等

钱钟书曾拒美国巨额讲课费 称美研究生水平差

新月派诗人陈梦家曾与才女方令孺以诗诉愁

“世纪才女”张充和:空袭警报拉响后仍不舍笔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早报记者 石剑峰整理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