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才女”张充和:空袭警报拉响后仍不舍笔
2010年07月20日 13:28 广州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张充和表演昆曲

张充和(后)与沈尹默夫妇的合影

《张充和诗书画选》

曾祖父晚清时官至两广总督、通商事务大臣

三姐夫是作家沈从文 二姐夫是语言学家周有光

张充和简介

张充和1913年生于上海,少年时在安徽合肥老家接受传统教育。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1936年任《中央日报》副刊编辑。抗战初期,在昆明为教育部编中学教科书。1940年转往重庆,任职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1947年,应北京大学之邀,教授书法和昆曲。1949年移居美国,先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东亚图书馆工作。1962年受聘于耶鲁大学美术学院,讲授中国书法,1985年退休。擅长诗词、书画、昆曲,并长期担任美国海外昆曲社顾问。

她出身官宦之家,5岁开始练习书法,97岁高龄仍每天练字;她工诗词、通音律、能度曲、善吹玉笛,在中国传统诗词、书画、昆曲、音乐等方面均有精湛的造诣;她的姐姐是沈从文的夫人,家族之中不乏文人墨客;她多次在北京、苏州及美国举办个人回顾展,每次都引起轰动……她就是中国文人文化在当代的杰出代表之一人称“世纪才女”的旅美著名艺术家张充和女士。

由张充和作、旅美艺术史学家白谦慎编的《张充和诗书画选》日前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本书收录了张充和自选诗词二十首,书法作品二十余件,绘画作品十余件,是目前国内出版的一部最为全面地展示她的艺术成就的书籍。

文/本报记者 赵琳琳 图/三联

九十余高龄仍每日练字

张充和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上有很全面的修养和很高的造诣。她工诗词,年轻时曾请戏曲专家吴梅先生为她改词(吴梅先生是苏州人,为张家世交)。在重庆时,她也曾向沈尹默先生请教诗词。她还通音律,能度曲,善吹玉笛。张充和自幼研习昆曲,在这方面有很高的成就。1940年,她在重庆主演昆曲《游园惊梦》,文化界为之轰动,章士钊先生特赋七律一首志感,诸诗人纷纷唱和。

张充和家中不但姊妹众多,而且从事文字工作的也不少,她的三姐夫是著名作家沈从文,二姐夫周有光是语言学家,如今已经100多岁,仍然著述不辍,而张家亲友的著作经常都是由张充和题写书名。不过,题签最多的还是沈从文的著作。1988年,沈从文去世后,不少出版社都重印了他的旧作,无论是全集还是选集,或者是纪念沈从文的文集,大多由张充和题写书名。

书法是张充和一生的爱好。她5岁开始学书,初以颜字打基础,后兼学诸家,于隶书、章草、今草、行书、楷书皆有所擅。少年时,便为人作榜书。二十多岁时所作小楷,气息清朗,格调高雅。流寓重庆时,在沈尹默先生的建议下,研习汉碑、古代墓志,书风转向高古。今天已是九十七岁高龄的她,不复登台表演昆曲,也很少作诗赋词,但依旧每日临池不辍。

空袭警报拉响之后仍不舍笔

抗战时期,张充和在昆明、重庆时,小楷写得很多,不少是在空袭警报拉响之后开始写的。当时的空袭警报分三种,第一种是告知将有敌机来袭,这时候,开始停止办公;第二种是告知敌机已经接近,必须下防空洞了;第三种警报拉响,是说明敌机已经到达。由于防空洞就在办公室旁边,只有在飞机快到时才下防空洞,所以,张充和的小楷多是在第一种警报拉响后,第二种警报响之前写的。抗战时期写小字多的另外一个原因和磨墨有关,张充和由于少时家境优越,写字有人磨墨,很小就为人写大字,甚至题匾额。抗战时期条件艰苦,当然不会再有人为她磨墨,所以这一时期小字写得多。

对话编者白谦慎

她的家族有典型富三代富四代特点

家族成员几乎都从事与文化、文艺有关的事业

广州日报:张充和和她的家族近年来似乎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比如,她和姐姐被誉为是民国最后的才女,你如何看待她和她的家庭的独特性?

白谦慎:我其实不太喜欢用民国最后才女之类的词语,因为,中国实在是地大人多,我们不知道可能还有哪些民国的才女被沉潜了,但是,毫无疑问,她是当代仍然存在的中国传统文人文化的代表之一。她和她的家庭确实很独特,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在于,在她这一辈,她们家的家族成员,几乎所有的人从事的工作或进入的领域都与文化与文艺有关。所以,我说,她的家族有典型的富三代、富四代的特点。

这种独特性其实从她的父亲身上就可以看到,她的父亲非常开明,而且很早就接受了西式思想的影响,尽管在他那个年代,有钱人家三妻四妾很平常,但是他父亲只有一位夫人,家中子女的婚姻都是自己选择的,他父亲很喜爱教育,尤其很重视对女子的教育,创办了女子中学,订阅各种杂志。张充和的大弟曾在清华大学历史系就读,他的另外两个弟弟一个是非常著名的作曲家,另外一个曾任职交响乐团指挥,而她的三姐夫是大名鼎鼎的作家沈从文,二姐夫则是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这些都体现了张氏家族的独特性。

广州日报:对很多人而言,能够在书法、绘画、戏剧或者是诗词某一个领域内取得较高的造诣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你如何看待张充和同时能够在这么多的领域内都有较高造诣?在你和张充和交往的过程中,什么是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

白谦慎:她身上的这种独特现象一方面和她的经历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张充和出生后,就被祖母抱回老家抚养,在她16岁以前接受的是最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此后,才开始接受新式教育,这对于她上述领域的造诣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在张充和所涉及的这些领域中,她最喜爱的当数书法和昆曲,其次才是诗画,而在和她接触的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她纯粹以玩的心态来做这些事情,她自己就曾说,我这辈子就是玩,她的自娱精神非常强,目前,像她这样写字和像她这样的心态来做这些事情的人极少了。有些人的创作掺杂进了太浓的商业色彩。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赵琳琳 编辑:韩宵宵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