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与贡献
“《四库全书》的价值首先是规模亘古未有,是中国封建社会最伟大的图书集成。”周永利说,“此外尚有《四库全书荟要》抄成两部。几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值得传世的经典文献,是对中国有文字有记载以来所存文献的最大集结与总汇。整个搜集、编纂、抄录工程之浩大,实属空前。”
而四库在图书分类上也为后世集成图书的编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分类科学是四库编纂的最大特点之一。据了解,《四库全书》分类标准和部别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献传承的科学体系,从此成为整理中国传统文献的标准与圭臬,为中国传统古籍的梳理提供了永久性的范本。因编书而结撰的《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在中国古典目录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性质。
先于《总目》四年成书的《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既精简了《总目》的总序和小序,有些条目还附有简短的按语,颇便翻检。《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的先后完成,在整理传统文献、搜集整理与书目分类、学术评价等方面,是史无前例的创举。
《四库全书》的另一个贡献是抄录和辑佚《永乐大典》中的孤本书籍。后世很多研究者认为,从《永乐大典》中抄录和搜辑佚书是“四库”馆臣所从事的最有价值的工作之一。据统计,“四库”馆臣先后共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失传文献共516种,其中388种被收入《全书》,128种列为总目存目。收入《四库全书》的388种近5000卷文献,其字数总量已接近《永乐大典》的1/20。因此,很多研究者都认为“《四库全书》对《永乐大典》佚书的辑复,是中国文化史上空前绝后的大抢救”。
易雪梅告诉记者,现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在选用资料上采取的应该是继承和扬弃的态度,“要有选择、有判断地去理解和看待《四库全书》的内容和价值”。
“《四库全书》毕竟是封建王朝鼎盛时期的图书集成之作,对于整个中国文化发展史来说,既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文化大梳理、大集合、大归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一些前朝流传下来的孤本作品彻底消亡,也被后世一些研究者称为文化劫难。”周永利说。
众所周知,在《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中,乾隆从统治君权出发,对各类书籍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其主要目的是取缔所谓“颠倒是非”、“违碍悖逆”等不利于清朝统治的著作。据有关研究者统计,在编纂过程中,共禁毁书籍3100多种,销毁书版8万块以上,为四库纂修工程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伏俊琏教授认为,“称《四库全书》为中国文化的一次大浩劫毫不为过。但不能苛责古人,简单否定,而要从学术文化整体深入了解并积极利用《四库全书》,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我们对古代文化的准确认识”。
保护与传承
2005年7月,投资5000万元、占地50余亩的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在兰州北山九州台落成,文溯阁《四库全书》入藏。“现在的国际化标准的恒温恒湿地库完全能胜任对书籍的保护、保存。”丁学义说。
而除将《四库全书》作为文物进行保护外,其文献意义也有待进一步发掘与研究。
“《四库全书》成书200多年来,为后世学者构建了一个巨大的研究空间和平台,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论题,学术研究十分活跃,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而‘四库学’的建立,更加映衬出《四库全书》在中国及世界学术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价值。”郭向东告诉记者。
据《甘肃省图书馆九十年》有关资料介绍,甘肃学术界对于《四库全书》及相关领域的探索和研究,是伴随着文溯阁《四库全书》的移藏兴起的。起步虽晚,但研究成绩斐然。据了解,截至目前,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甘肃研究者发表有关四库研究、探索类学术文章近40余篇、编辑出版《四库全书》研究文献专著多部、数百万字。
2001年12月,甘肃省图书馆、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和部分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联合发起了成立“甘肃省《四库全书》研究会”的倡议。经过3年半的精心准备,2005年7月1日,研究会正式成立,汇聚了全省文献学、史学、文学界知名学者100多人,聘请省外“四库学”及相关领域著名学者20多人为艺术顾问。“研究会的成立,为促进和加强《四库全书》的研究和保护利用,构筑了一个学术研究阵地及组织工作平台。”郭向东说。
当传统意义上只有皇家才能阅览的《四库全书》开始接近寻常百姓的时候,文化和谐的大幕正在悄然拉开。
伏俊琏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目前甘肃在《四库全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已经走出了一步,但显然还“远远不够”。
“目前,文溯阁《四库全书》在很大程度上的作用仍体现在其文物价值方面,更多的时候是作为文化旅游的一个标志来出现,而四库本身的实用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利用。”易雪梅说,“如何发掘并研究其文献上的价值值得所有相关学者去探讨和努力。”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扩大《四库全书》的开放层面,对于提升甘肃文化旅游是很有好处的。”周永利说,“在做好一些研究和保护工作的同时,也要注重对那些与文溯阁《四库全书》相关延伸产品的培养,如出版缩影本、开发‘四库’相关产业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四库全书的影响力,也对今后如何有效合理利用《四库全书》做好文化旅游的文章大有裨益。”
记者 郑志成 实习生 何志华
(感谢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馆长易雪梅女士提供采访支持)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郑志成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