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回忆夫人丁玲艰难平反路:曾找胡耀邦申诉
2010年03月11日 14:22 报刊文摘 】 【打印共有评论0

1942年,38岁的丁玲与25岁的陈明结为夫妇。如今,93岁的陈明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回忆了他陪伴丁玲遭逢劫难以及平反的过程。摘登如下。

1975年5月,71岁的丁玲摆脱了牢狱生活,被送到山西农村劳动改造。身在农村的丁玲,首先想到的是继续中断了十几年的文学创作。陈明说,当时丁玲还想写完她的长篇小说《在严寒的日子里》。这篇小说的前一部分1956年已经在《人民文学》发表了。

1976年,丁玲在报纸上得知毛泽东去世的消息,很悲伤。陈明说,她总还在想,要把《在严寒的日子里》这本书写出来,将来如果有一天能够见到毛主席,能把这本书给毛主席看,证明自己还是个好党员。

1978年春,当她得知中组部开始平反冤假错案后,就开始写申诉材料。陈明回忆说,材料写好后,丁玲首先想到了当时在中组部工作的胡耀邦,“因为过去和他接触过,比较熟悉,认为他这个人很正派,很公正”。陈明记得,1957年丁玲被打成右派以后,他和丁玲很苦闷,有一次就在马路上碰到胡耀邦了。胡耀邦一看到丁玲和陈明,不是那种不屑于、不想见你的表情,而是很愕然,很意外,还跟丁玲夫妇握了手。为此,陈明特意跑了一趟北京,怕材料邮寄不知会落到什么人手里,会使事情更加复杂化。

到了北京后,陈明不敢随便找人,打听到胡耀邦住处后,直接找到他家。但胡耀邦那天不在,陈明就把申诉材料留下了。过了几天,中组部一位同志约见陈明,告诉他,胡耀邦同志对丁玲向来关心,会好好处理的,你就放心吧。陈明回到嶂头村不久,公社党委书记就来通知丁玲,说是根据中共中央11号文件的规定和山西省委的指示,决定给她摘掉右派分子帽子。

当时,虽然“四人帮”垮台了,但是在丁玲平反这个问题上,还是有很大的阻力。一些文章在提到丁玲、冯雪峰时,仍沿袭旧说,说他们是右派反党集团。尤其是有一篇谈鲁迅 《悼丁君》的文章说姚文元是丁玲的儿子。大队支书看了就来问丁玲,姚文元是你的儿子吗?丁玲说,姚文元如果真是我的儿子,我还能在你们村子里住着吗?人家是政治局的委员啊!

“在这个时候,写这样的文章,就是制造舆论啊!就是说,丁玲你就别妄想平反了。有人不希望我们回北京。 ”陈明说,丁玲有点不服气,为什么都能回北京,偏偏我就不能回?于是就向中组部提出申请,说她身体不好,要回北京看病。几经努力,中组部终于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1979年1月12日,历经坎坷的丁玲终于回到了北京。

丁玲在回到北京的第二天,就给中国作协党组写出了《我的请求》,请求尽快恢复她中断了20多年的党籍。

丁玲平反的事,归中国作协“复查办公室”处理。陈明回忆说,他们告诉丁玲,你的事解决没有问题,只是对当年的几位领导人还要做点思想工作。几个月后,作协“复查办公室”送来了《关于丁玲同志右派问题的复查结论》,仍然认为丁玲1933年被国民党逮捕后在南京有变节行为。

此后不久,丁玲被增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还让她去参加政协的共产党员会议。那天,她走进会议室,第一句话就说,“我没跑错地方吧?”因为当时作协还没有恢复她的组织生活。会议召集人周而复说:“你没有走错,就在这儿开会。 ”那是丁玲回北京后第一次参加党员会,她很激动,还写了散文《“七一”有感》,说:“党啊,母亲!我回来了,今天,我参加了政协党员会。整整21年了,我日日夜夜盼望着这一天。 ”

直到1984年,中组部才作出 《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当天,丁玲给中共中央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说,“我写文章已经60年了,可是,到今天我才第一次感到我的文字是不够用的,我从脑子里找不到最合适的字眼来准确地、充分地表达现在的感情。这种感情如风驰云涌。如果不讲,不叫,我就无法平定我这种深沉而又激荡的心情。 ”

1985年春,丁玲最后一次外出,她去了延安。陈明说,丁玲一直有个想法,想要住到那里去,写完她的长篇 《在严寒的日子里》,可惜未能如愿。1986年3月4日,丁玲走完了她82年的人生之路。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蔡如鹏周潇枭 编辑:王勇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