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8日电 走进台北故宫,“翠玉白菜”、《清明上河图》这些稀世珍宝,吸引众多海内外观光客。位于台北的国民党党史馆意外馆藏一本罕见史料,记载了当年北京故宫国宝如何在战火之下,分三批运到台湾过程。
据“中央社”报道,这一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存台文物品名及件数清册》于1949年11月编印,静静躺在国民党党史馆庞大的馆藏资料中,适逢国民党迁台60年,意外唤醒人们的注意。
国民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坦言,党史馆有这么一本清册令他十分意外,却也万分惊喜。学历史的他看到这本刻画历史重要一刻的点滴,让他如获至宝般的欣喜。
国民党迁台60年,战乱烽火下的撤迁,除了军民的撤离外,文物的迁移堪称一大工程。邵铭煌说,根据这份史料记载,1948年11月20日,因为战争关系,房屋可能被征军用,为安全考虑,要求将所有文物迅速装箱,并就其中精品重器,尽量提选。
在情势紧张之际,“当时战事迫近南京,为避免重要文献毁于炮火,决定选择一部份珍贵文物迁台保存”。不料,这一迁,北京故宫国宝在台湾落脚,至今已是一甲子。
战乱烽火中,1948、1949年间,北京故宫先后分三批以军舰、商船运送2972箱文物抵台,虽然只是当年文物从北京南迁13491箱的22%,但这些文物堪称是“国宝中的国宝,精品中的精品。”
邵铭煌表示,据这份史料记载,第一批文物是1948年12月21日由南京下关码头,装入中鼎号运输舰,22日离开南京,26日运抵基隆。27日清晨开始卸载,由船上直接搬上火车,当日傍晚车离基隆,午夜抵达杨梅。28日清晨文物搬入杨梅仓库暂存。
这次运台文物,除“中央博物院”外,还包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央图书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北平图书馆、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等5个机关的文物,同船运台。
第二批文物移台,包括铜器、珐琅等宝物共计486箱、7049件。1949年1月9日晨运抵基隆,当日下午靠岸。因为码头拥挤,火车车厢不敷分配,延至12日才载上车,14日才陆续运抵台中。
第三批文物则在1949年1月9日间开始准备提出装运,包括瓷器、镀金铜器等,共154箱、1275件。
运输第三批文物的是昆仑运输舰,于当年1月28日抵达南京,29日开始装船,辗转在2月22日才抵基隆,26日全部装完,分批运抵台中。这次办理联合运台文物,有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央图书馆”等。
史料中意外发现一段小插曲。在第三批文物当中,竟然发现当年汪精卫呈给日本天皇的翡翠屏风、白玉壶等4件物品。
对于这些物品为何也在迁台宝物当中,邵铭煌分析,要不就是被退回,不然就是汪精卫宝物还没有送出去前,就已经去世。
北京故宫这些文物在到台之初,一部分曾暂存在杨梅的铁路局仓库,之后在台中糖厂仓库寄居了一年。为顾及文物安全,台当局在雾峰北沟另建山边库房及防空洞,1950年宝物悉数迁藏雾峰。
直到1965年,台北外双溪兴建“故宫博物院”落成,飘泊多年的国宝终于有了落叶归根的处所。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