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看书占领工作之外的时间
毛泽东是一个读书不知疲倦的人。读书忘记睡觉,读书忘记吃饭,是常有的事。他多次号召我们的干部,要养成看书的习惯,使看书占领工作之外的时间。他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了。
读者可能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毛泽东每天管很多国家大事,哪有时间读那么多书?要知道,毛泽东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读书的效率也是很高的。他有过人的精力和惊人的记忆力,加上深厚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读得快,记得牢,理解得深。毛泽东给人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不论读一本书,看一篇文章,还是同别人谈话,他能迅速而又准确地抓住要点,抓到问题的实质。在他身边工作的一些同志感受更深。读者大概都读过《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最末几篇评美国白皮书的文章。白皮书是1949年8月5日发表的,不到10天,8月14日毛泽东就发表了他写的第一篇评白皮书的文章“丢掉幻想,准备战斗”,并在1个多月的时间内连续发表4篇评论文章。他抓住并针对白皮书中的一些要害处,揭露了美国当局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性质,批评了国内一部分人对美国的幻想,并对中国革命的发生和胜利的原因作了理论上的说明。再举一个小例子。有一次,毛泽东要看拿破仑传,选了几种翻译过来的本子。跟他一起读的同志一本还没有看完,他却3本都看完了。毛泽东每天睡眠的时间很少,像工作起来常常昼夜不眠一样,读书也是如此。他几乎把一切工作之余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于读书了。
活到老,学到老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毛泽东常说的一句中国俗话,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
1938年8月22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说过:你学到一百岁,人家替你做寿,你还是不可能说“我已经学完了”,因为你再活一天,就能再学一天。你死了,你还是没有学完,而由你的儿子、孙子、孙子的儿子、孙子的孙子再学下去。照这样说,人类已经学了多少年呢?据说是50万年,有文明史可考的只有二三千年而已。以后还要学多少年呢?那可长哉长哉,不知有多少儿孙,一代一代学下去。这里,毛泽东把学习(认识世界)的主体,由个人推延到整个人类。客观现实世界运动永远不会完结,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永远不会完结。
晚年的毛泽东,身体衰老了,视力减退了,但读书学习的精神丝毫未减,追求知识的欲望不见低落。1973年,他在大病恢复后不久,还同科学家杨振宁谈论物理学的哲学问题。1974年,他以极大的兴趣同李政道讨论“对称”、“宇称不守衡”这些深奥的物理学问题。他还说:“很可惜,我年轻时,科学学得太少了,那时没有机会学。不过,我还记得年轻时非常喜欢读汤姆生的《科学大纲》。”1975年他的视力有所恢复后,又重读《二十四史》,重读鲁迅的一些杂文,还看过《考古学报》、《历史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等杂志,并且提出给他印大字本《化石》杂志和《动物学杂志》。到1976年,他还要英国人李约瑟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至三卷)。根据当时为毛泽东管理图书的徐中远的记载,毛泽东要的最后一本书是《容斋随笔》(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比较喜欢读的一部有较高价值的笔记书),时间是1976年8月26日。他最后一次读书的时间是1976年9月8日,也就是临终前的那一天的5时50分,是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读的,共读了7分钟。
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演说中曾经讲过一句话:“年老的也要学习,我如果再过十年死了,那末就要学九年零三百五十九天。”毛泽东以自己的实践,实现了他所作的诺言。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兼学问家,几乎是在他的心脏快要停止跳动的时候,才结束了他一生中从未间断过的读书生活。
□逄先知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严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