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破坏文物处罚标准:印度罚5000卢比或监禁
编辑动机
在《西游记》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孙悟空在佛祖手指写下“到此一游”。如今,有网友发现,“到此一游”已经被刻到了埃及的神庙上。此事被不少网友斥为“丢国人脸”的同时,也折射出旅游文化的贫瘠。为何在景点刻字留名如此盛行?“中国式旅游”的根源在哪?
5月24日晚,网友“@空游无依”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XXX到此一游”几个字,网友根据种种信息,将涂鸦风波的当事人指向南京一个孩子。
此后,孩子及其父母主动给媒体打去电话,向埃及方面和全国关注此事的人道歉,同时希望得到大家的原谅。
“到此一游”由来已久
事实上,旅游刻字留念,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就十分盛行。
古代文人旅游,重视人与自然的互动,希望通过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所创造的诗、文、词、提名书法等“文化”,给山水增辉,与天地同寿。在中国人看来,人生一世,若不留下些雪泥鸿爪,就会与草木同腐,这种“留名”思想,古已有之。因此,古人在旅游时,就特别重视在风景名胜留下一点痕迹,希望通过金石文字和无情的时间抗衡。
这一“文化”发展到现今,寄托情怀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某人“到此一游”,并逐渐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在中国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以各种方式在各种材质上留下“到此一游”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长城有,故宫有,泰山有,甚至某棵树上都有。
近年来,随着出国旅游的人增多,“中国式到此一游”开始在国外景点出现。如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被刻了“XXX到此一游”;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内,被刻了“国安是冠军”。
“到此一游”并非国人专例。网友“shshbly”在论坛发帖称,前往慕田峪长城游玩时,看到好多外国人留言,“写得满满的”。该网友在网帖中表示:“发帖当然并不是为国人开脱,上述行为永远可耻。希望我们尽快好起来。”
网名为“郭子”的网友发帖称,他去西班牙旅游时,发现一些古迹上也被游人涂满类似“到此一游”的各种语言的涂鸦,“填满了可以填到的位置,虽然不能全知道写的内容,但从一些时间上判断应该也是历史悠久了”。
“中国式旅游”
古人的旅游行为,一般存在于以下活动中:因求学访友、传学布道、丰富阅历而踏上漫长的游历,越是心怀大志,越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在外做官、遭贬远放等原因踏上游途;因行乐为目的的短期旅游。
如今,人们出游的机会增多,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一些中国人旅游喜欢蜻蜓点水,基本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举旗报到,已然习惯于“到此一游”的快餐式观光,很少敞开心灵,接纳和感受湖光山色的。证明自己到过此处,远比欣赏景色重要。
江苏省旅游局新闻信息中心主任周晓平说,对于普通老百姓,出门玩一趟并不容易,到了目的地,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总有一种“想留下些什么”的冲动。
关于“刻字留念”的问题,中青旅控股市场推广部总经理葛磊认为,因中国游客日益成为一些国家旅游产业的“强心剂”,从政府层面并不会对不文明行为有过多表示。但在民间,确实对中国游客的行为存在一些微词。“一些地方特别用中文注明了禁止的行为,指向性很强。”
1
2
|
相关新闻: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