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天安门南600岁杨梅竹斜街将复昔日风貌:书局林立

杨梅竹斜街西段,桐梓胡同北口至樱桃胡同北口之间的那段路,就是旧时的一尺大街。

记者实地徒步一测,它不过20来米长。虽不长,年头却不短。翻开清末进士陈宗蕃1931年所著的《燕都丛考》,能看到这样的记载:“自杨梅竹斜街而西曰一尺大街,又西曰琉璃厂。”可见一尺大街至少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

史料记载,一尺大街上原有6座店铺,路北3家都是刻字店,路南3家是酒馆、铁匠铺和理发店。“这些店面,尤其是刻字店的外貌,我们已经基本掌握,正在着手原样恢复。”施工方负责人说。

此外,一尺大街正处在杨梅竹斜街与琉璃厂的咽喉要道。恢复它之后,不仅能够重拾其历史价值,未来还可为步行至此的游客提供一个缓冲、休憩的景点。

收集老砖老瓦铺地面

在杨梅竹斜街的采访中,不时见到一车车斑驳的残砖碎瓦被工作人员统一堆放到一处收集起来。“这可是我们用来铺装街面的宝贝。”看到记者一脸疑惑,施工方负责人解释说。

原来,从乾隆御赐的梁诗正老宅,到鳞次栉比的书局,再到蔡锷、小凤仙留下诸多风流逸事的贵州会馆……老旧的胡同,见证了无数往事,一砖一瓦里留藏着那个时代的气息。这正激发了设计者的灵感:将收集来的老砖老瓦与新的材料、新手法组合,铺于地面,既提供一种可触摸的历史肌理,又唤醒人们对于旧京生活的情感记忆。

按照设计,斜街东口附近青云阁的门脸前,就将有一块由碎瓦拼成的步道。步道上,不仅用不同颜色的瓦片拼出了青云阁大楼的外貌,还会拼出遒劲的“青云阁”三个大字,让游人至此兴味盎然。

此外,施工方还将利用现有的废砖旧瓦补砌台阶,形成更舒适的踏步平台,还用它们加砌街道的绿化花池、公共长凳、入户地灯等,既废物利用又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

三成居民已自愿腾退

由东向西一路走来,记者发现,杨梅竹斜街上不少院落已是人去屋空。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市探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新模式的试点,这条街的保护修缮杜绝大拆大建,且适当保留“原住民”,因而采取与居民协商、自愿腾退的方式进行修缮更新。

截至目前,杨梅竹斜街修缮保护核心区内的1700余户居民中,已有502户自愿腾退,占到了三成。腾退出的房屋将引入创意文化项目或规划成公共空间,带动启发原有资源恢复活力,形成老字号、历史保护建筑、传统民居、新文化项目和谐共生的景象。

修缮过程中,小到屋子刷什么颜色的油漆、临街窗户装饰什么花纹,大到街巷公共设施的布置,街内居民、商户都要与施工方一块儿参谋。此外,对本区域感兴趣的各方面专家、文保爱好者、游客等多方社会群体也可参与进来,一同探讨。

据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规划方案,此次保护性修缮在保护历史风貌的同时,将应用现代技术对这一街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同步改造。在改造过程中既会保留原有胡同肌理,更要保护原有商居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

“同时,由于在资本金注入模式的运用、旧城保护公众参与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有专家评价,杨梅竹斜街的修缮保护模式将真正实现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有机更新。”该负责人说。

相关链接

杨梅竹斜街由来

杨梅竹斜街在明朝时称为斜街,后来,据说这胡同里有一个杨姓的媒婆,在清朝时便改称为杨媒斜街,到光绪年间,谐音雅化为杨梅竹斜街。

这条街大约是被走出来的。杨梅竹斜街形成于元代,确切地说应该是明朝。当时元朝定都北京后,废弃金中都不用,而重新营建大都,但是大都的商业并没有发展起来,那时候,虎坊桥西侧至菜市口附近是个很繁华的市场,因而老百姓还是到老城中都购买所需物品,人们由大都出城到虎坊桥这段路逐渐被走了出来。

杨梅竹斜街和在近旁的樱桃斜街,是目前北京少有的以水果取名的街道。清时有竹枝词特别说这两条带有水果味道的斜街:虎坊桥畔引车来,想象当年傍水偎,乡味称名也止渴,樱桃一路接杨梅。

斜街往事

蔡锷小凤仙在此定情

位于斜街东口的青云阁,不光引文人墨客流连,连讨袁名将蔡锷将军也是这里的常客。他就是在青云阁的普珍园里结识了当时的名妓小凤仙,两人一见钟情,随后并多次在普珍园小酌。普珍园的名菜辣子凤节备受小凤仙喜爱。

蔡锷将军逝世后,小凤仙因无法忘怀,又来到青云阁找寻将军的记忆,并在此遇到她后来的丈夫。之后,小凤仙便隐姓埋名,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青云阁原址拍摄过电影《知音》,即是根据蔡锷将军与小凤仙的爱情故事改编,世人为之感怀。

街中浴池

曾为地下党联络点

杨梅竹斜街6号,曾为东升平浴池,这家浴池原为三层砖木结构中式建筑,浴池设备完善,清洁卫生,服务热情,且还设有点心部,出售做工精致的面点,是解放前北京最好的澡堂,也叫头等官堂。

《燕游异闻随录》一书介绍:“升平园是第一家最整洁的浴池。在此之前京师已有浴池,但都是空气污浊,蒸气逼人,升平园内部之秩序、外观之美丽,皆灿然可观,一新眼界。浴堂内分三等:即福堂、官堂、客堂。每日人为之满,而该楼生意俨握北京浴堂之专利。”

就是这家设备最好也是价格最高的“东升平”浴池,解放战争时期,曾经是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点。当时,共产党负责地下工作的赵凡、苏一夫、万一等人,常到东升平浴池利用特等官堂的单间接头。他们表面上打扮成大老板来洗澡,实际是听取地下党支部的工作汇报,布置任务。赵凡每次来东升平浴池接头,都会使用三层的4号或者6号房,东升平浴池成为地下党最安全的接头地点。

这段澡堂中的真实“潜伏”经历,后来还被写进了中共北京市委的党史研究资料。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杨梅 竹斜街 泰丰楼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