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南京现黄花梨郑和像:是伟岸男子 非猥琐太监(图)

2012年04月09日 08:25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蔡 震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发现郑和新模样

木质塑像显示,郑和实为伟岸真男子

昨日,扬子晚报记者在南京艺术史研究学者盛华杰的工作室看到,雕像中的郑和为站姿,头戴官帽,双目正视,炯炯有神,面带微笑,身着官服,中系腰带,脚蹬朝靴,抬头直立,双手背后。怎么看,这位郑和都是英俊潇洒,落落大方,胸怀坦荡,将帅雄姿,正气凛然,哪里有太监卑躬屈膝、畏畏缩缩的模样?

问起此尊雕像的来历,盛华杰先生介绍,这是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朋友收藏的郑和木质塑像。是这位朋友多年前在南京某古玩市场选购得来的。

郑和从小聪明机灵,相貌端庄;选入燕王府后,忠实果敢,英勇善战,深受朱棣宠信;其身负重任,七下西洋,不辱使命,不畏艰辛,为国扬威,播种友谊,传播文化,多谋善断,声名远播,奉献终身。想来这也不会是一个猥琐太监会做出来的事。“在明代中后期,由于封建思想的作怪,保守循旧,导致郑和的档案资料遗失或销毁,明代史料不做记载。仅仅因为郑和是个宦官,而封建士大夫看不起他。所以现在可以对郑和进行研究的史料很少。”盛华杰先生一脸痛心地说起这些。的确,如果郑和是进士状元、名门之后或王公将相,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资料,一定是封建文人对其进行的大肆宣传和赞誉,其笔下所描绘的形象也一定是伟岸的,而不是史料中提及永乐大帝时,对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功劳,轻轻一笔带过。

这是明代早期的郑和立像吗?

木材特征与已出土明代早期木材相似

经过盛华杰先生的考证,此尊郑和像为明代早期宫廷制作。记者好奇地看见,在雕像的背部右方,琢有阴刻篆书“郑和”二字,字文规整、隽秀、大气、流畅。记者忍不住问,这会不会是郑和后裔,或者地方政府所制作?“这不会,在我国古代,后人必须为先人避讳,绝不会直书‘郑和’二字,而且后人为祖先塑像,以示尊重,一般为坐像,但这尊塑像是站姿。”盛华杰先生分析说。

他认为,如果是明代地方政府或郑和下属敬塑或乡绅所塑的神像,也不会直书“郑和”二字,而是写职务或尊称,如“三保太监”、“马公公”或“尊……”等,其制作水平,也达不到如此精妙、传神,通常是神话了的郑和形象或太监形象。

他还认为,不仅是宫廷制作,年份应当在宣德时期。“‘郑和’二字为永乐皇帝御赐,朝廷称呼‘郑和’理所当然。后来宣德皇帝对郑和七下西洋的艰辛,十分赞许,钦封其‘三保太监’称号,在他去世后,宣德皇帝还御赐墓地,修建大型、豪华墓葬,并对其后裔御赐世袭爵位,显示了对郑和的极度宠信。所以宣德皇帝为其制像是完全可能的。”

盛华杰先生让记者细看这雕像,“此尊郑和立像为黄花梨木制作,材质珍贵,又用金漆塑身,雕琢精美、生动,十分传神。这样的工艺应该是宫廷制作。”经过与南京市博物馆常年展出的,明代早期南京郑和下西洋造船厂遗址出土的木材相比较,他认为,除木质不同外,包浆、腐蚀程度等均十分相似。这更肯定了其制作时间系明代早期,当为宣德时期。

此尊雕像的右下方,有一个十分规整的锯补块。盛华杰猜测,可能是为了掏空内膛,填放吉祥物、密函一类的物品。

据考证,郑和像存世十分罕见。此尊郑和立像,如果断定为明代早期宣德年间制作,那么就可以推测,朝廷为昭彰、纪念郑和或用于赏赐郑和亲属、部属而专门制作了这件郑和立像,“距今近600年,毫无疑问,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

这尊雕像到底是不是明代早期所制,还有待有关部门进一步确认。

-小资料

郑和原名马三保官至南京最高长官

南京人一定知道南京有个地名叫马府街,此地名或与郑和有关。据有关资料,郑和本姓马,名三保,云南昆阳人。11岁成为太监后入燕王府,靖难之变中为朱棣立下功劳,于是永乐二年朱棣赐其姓“郑”,改名为“和”。后来过继长兄之长子马文铭为嫡子,更名郑文铭,承袭自己的爵位,居南京三山街附近。郑和除征战、航海时期外,长期居住南京,其后裔也一直寓居南京。郑和后裔已传至今21代。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代迁都北京后,南京为留都,与中央政府一样,设有五府六部,官位、品级同北京。洪熙元年,南京设守备1人,为南京地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统管南都五府六部大小事宜,此首任守备便是郑和。

同时,郑和在七下西洋中也担当重任,全权负责。如此按照明朝官制,其官位或权职,应为或相当于正一品或从一品。实习生任虹扬子晚报记者蔡震文/摄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宣德时期 雕像 内膛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