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北京被破坏得较严重 无法和巴黎罗马比
北京礼士胡同某四合院垂花门。
一个地方有很好的古迹就相当于家里有古董
——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贾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贾珺,担纲写作了“五书”中《北京四合院》和《北京颐和园》。面对记者,这位1970年出生的年轻学者颇多感慨。他说,做这些事情,源于他对当下中国古建筑命运的焦虑——“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把家底全败光了。”
很多现代建筑大师承认,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历史上的经典建筑
中国青年报:你的《北京四合院》里有句话,“一旦失去了大片的四合院,北京也就失去了城市的肌理血脉,和几百年流传下来的浑厚气息,变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二流城市。”据说,老北京的胡同,如今已消失了80%。
贾珺:具体数字我没统计过,不过确实损失得很多。有些地方成片的还在,比如东四、西四、什刹海、南锣鼓巷和南城那边还有点儿,但大多数区域已经被破坏了,找不到原有的历史气息了。
中国青年报:那北京是否就“二流”了?
贾珺:这么说也许过分了,北京毕竟还是留了一些东西的,但也很难和巴黎、罗马这些世界级历史名城相提并论了。它们是整个城市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北京没有这个资格,就是因为被破坏得比较严重。北京如果没有遭到大规模破坏,完全有资格全城成为世界遗产。
再说一下四合院,很多人认为,四合院嘛,都差不多,留下一点儿就足够了。这是误区。北京之所以伟大,不仅因为它有那些经典建筑,还因为那些相对次要的,作为背景的老房子和历史街区。也许很多东西你看不出有啥特殊,但里面存在的历史信息是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黄冲 编辑:严彬
|
更多新闻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博客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