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石阵隐身具茨山 填补中原文化空白
2009年07月08日 09:25 大河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细小支石上的巨大石块(来源:郑州晚报)

7月6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北京大学新郑具茨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组近日在规划区的风后岭、老山坪等处发现了一批远古巨石文化遗存,这是继具茨山发现大规模岩刻岩画遗迹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充分展现了中原古代文化的超凡能量和华夏先民的惊人创造力。同时,禹州具茨山古文明研究会也对外宣布,在具茨山禹州市境内发现了数量众多、形态庞大的巨石建筑遗迹。

巨石遗存形态多样

北京大学宋豫秦教授介绍说,具茨山是嵩山的余脉,东西横亘于新郑、禹州、新密、登封等地。2009年4月,新郑市有关部门委托北京大学承担具茨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规划组近日相继在新郑风后岭、老山坪等处发现了一批巨石文化遗存。这些巨石文化遗存的形态和结构可分为支石、叠石、列石、石棚以及用小石块排列而成的石圈、石列等,以支石和叠石为主。单体巨石重量不一,一般可达数吨,其形无定式,皆就地取材。

禹州具茨山古文明研究会秘书长刘俊杰介绍说,在具茨山,类似的巨石文化遗迹数量很多,它们成组出现在山顶或山腰的悬崖峭壁处,小的重十余吨,大的重达千吨。那么这些巨石遗存是不是自然形成的呢?宋豫秦解释说,自然形成的一般都有规律,如风蚀地貌、喀斯特地貌等。具茨山巨石文化遗迹形态各样,而且有些巨石之间用不同质地的小块石头巧妙地支撑着,和附近发现大范围的石刻岩画综合一起考虑,巨石遗存应该是人工所为,当然不排除个别个体是自然形成的。

凌空巨石刻有象棋盘

宋豫秦教授说,与世界各地的巨石建筑多位于平地不同,具茨山的巨石多位于山崖绝壁处,其修筑难度之大难以想见,分布的密集度和类型之多样也堪称举世罕见。在风后岭悬崖边一处凌空叠石的平面上,规划组更是发现了一副刻凿规范的象棋盘。该棋盘除了没有刻画“楚河汉界”之外,其格局与现代中国象棋棋盘别无二致,放上棋子就可以下。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中国象棋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宋豫秦说,象棋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比较大。象棋的来源说法很多,有人认为最早的可以达到4000年左右。后代的象棋一般有“楚河汉界”,新发现的象棋盘没有刻画“楚河汉界”,很有可能刻画的时代早于或不晚于楚汉相争的年代。当然,也有可能是后代好事者刻上去的。

填补中原文化空白

宋豫秦教授介绍说,巨石文化遗存在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均有分布,多数巨石的年代被认为自新石器时代延续至金属器时代,类型包括巨石柱、石砌墓、石列、石圈等。许多巨石遗存显然超出了同时代人类的一般技术能力,有的巨石遗存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所发现的巨石文化遗存集中分布在从东北至西南的“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也就是半湿润半干旱交界的半农耕半畜牧地带。年代约在公元前3000~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具茨山巨石遗存是什么时候什么人遗留下来的呢?

宋豫秦教授说,具茨山巨石的年代、数量、分布、内涵等都有待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和论证。数量、分布可以组织人力进行调查,最难的是判断年代。国外对巨石的研究已过百年,对其年代还没有具体的结论。石砌墓之类的可以借助于墓中的文物来判断,孤零零的巨石很难判断时代。中国的历代文献中没有关于中原巨石文化的记载,我推测其年代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之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黄土叠压巨石的现象,通过对这些黄土进行科学测年可以判断巨石的大致年代。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周昆叔认为,巨石文化是个世界文化现象,产生于世界文明形成时期。黄帝时代距今5000年左右,正好是巨石文化、文明形成的时期。在具茨山,在黄帝故里,发现大量的岩画、巨石,这对于丰富中原古文化的内容,证明中原古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中的地位提供了新的证据。

郑州市、新郑市人民政府的有关领导表示,具茨山所发现的巨石文化填补了中原地区在此项考古发现的空白,再度向世人展现了中原远古文化的深邃和异彩,对探索包括黄帝文化在内的中原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郑州和新郑两级政府和相关文物保护部门对具茨山新发现的远古巨石文化遗存高度重视,今后将加大投入、制定专项保护规划,委派专人监管,并将协调各发现地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首席记者张体义 记者杜文育/文 王建立/图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张体义 杜文育 编辑:严彬
凤凰网文化
文化图片文化视频
最热万象VIP
[免费视频社区] 锵锵三人行 鲁豫有约 军情观察室 更多
 
 
·曾轶可绵羊音 ·阅兵村黑里美
·风云2加长预告 ·天亮了说晚安
·入狱贪官菜谱 ·刺陵精彩预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