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旧体诗创作论坛举行 业内:旧体诗重要是传承
由上复旦有一次搞对联大赛,学生非常踊跃,参赛对联有五千条。筛到五百条后,由三位教授评一二三等奖,“最后结论是一二两等奖要空缺,因为学生不会写对联,内容非常好,但是不符合对联基本要素。”
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诗词协会主办的新旧交融抒心声——新诗、旧体诗创作论坛昨天举行,高洪波、谢冕、韩作荣、李文朝、周笃文、孙绍振、杨匡满、钱志熙、商震、赵丽宏、孙颙、臧建民、褚水敖等诗人、诗歌评论家就如何看待处理诗歌的继承与创新等问题展开讨论。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出席并讲话。
旧体诗仍然有人写
现在还有多少人写旧体诗?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周笃文透露,现代中华诗词学会全国的会员已经超过两万,发行数逼近三万,“发行数虽然是不太大,但和现在的时刊也不差多少,还是值得很好地鼓励。”同样以旧体诗词创作为主的上海诗词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此前举行,新任的75位理事中,包括十几位年龄在四十岁以下的青年诗词才俊。学会会长褚水敖告诉记者,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官方和民间的古体诗词社团数量已近三千个,诗词作者超过百万,公开和内部发行的诗词报刊已达上千种。近年来,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数量尤其是中青年会员数量大幅增加,平均年龄明显降低。这还不包括网络上踊跃的诗人们。
中国作协也注意到了旧体诗词的创作,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提到了2010年的鲁迅文学奖,当年,鲁迅文学奖第一次允许旧体诗词参评,“这是个很重要的信号”。不过最后获奖的作品中,并没有旧体诗词。
偏见仍有无奈尚存
但褚水敖说,到目前为止,新诗与旧体诗的比翼齐飞依然停在倡导的局面。新诗毕竟是主流,旧体诗毕竟在边缘,于是重新诗轻旧体诗,当然很不公平,可因为是很难动摇的定势,无可奈何。他举例说,《作家通讯》最新一期发表一篇比较有分量的文章,这篇文章相当充分论述了作者对2010年全年文学发展样式,对创作状况进行了评介,关于新诗作者显然进行了一番思考,但如此热心细致评论去年一年中国文学发展的文章,竟然对去年蓬勃发展的旧体诗只字不提。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胡中行则举了几个无奈的例子。复旦大学谈家桢教授去世时候他写了一幅挽联,结果有媒体报道时上下联报反了。胡中行说,如果平仄对仗等基本要素都不熟悉的话,他主张对旧体诗词创作重要是传承,而不是创新。“因为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在继承问题上出现了断层,传统文化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说创新为时过早。”
激活传统 继雅开新
而周笃文总结说,旧体诗要“激活传统继雅开新”。上海诗人赵丽宏同意这个观点。“我一直有个看法,就是中国的旧体诗在它那个时代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是不可超越的,写律诗大概超不过唐代,唐代的律诗在形式上,它在艺术上已经到达极致,写词肯定写不过宋人,现代人写旧诗,怎么出新?就是写现代的感情、生活,把现代人的生活用旧体诗表现出来。”
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曾以别样的眼光打量古典诗词:“我们是否可以学学‘江南可采莲’一诗的抽象构成,‘一树碧无情’的抽象感,‘北斗阑干南斗斜’的几何趣味……”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韩作荣说,余光中的设问使他找到现代诗的写作方式,与古典诗词的相通之处,在观点上赋予古典诗词新的意义、新的生命,让词语得以再生,或许这正是从传统中汲取卓越质素,创建一种新的民族试诗体的一个门径。
年轻诗人杨秀丽也指出,网络上的很多诗歌,越来越缺少对古典诗的凝视。“今天诗歌创作只呈现了万物生长的繁华表面,却很难穿透现实的薄膜,丧失了旧体诗的那种风骨。所以新诗的视野还是要向古人学习,向旧体诗学习。”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