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易中天写《中华史》:“夏商周是三个朝代”是错的

2013年07月27日 10:44
来源:北京晚报

今年7月17日至7月23日,有98万人涌进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参加第24届香港国际书展,其中十万人是港外来客,人均购书额为790元(港币)。书展中的400项讲座活动吸引了25万中外读者,比去年跃升50%。

在一个纸质图书被看做“没落读物”的时代,在一向被认为是“文化沙漠”的地方,居然有将近100万人去逛书展。我真的很想知道:一个不但不免费,还要花25元(港币)买门票的书展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看?

狂买:持续到午夜十二点

7月23日上午十点,上班高峰时间,一出湾仔地铁,我就被汹涌的人群裹挟着前行。那一瞬间我有种错觉,似乎是在赶往火车站的路上。身边的男女老少都背着包,不少人还拖着拉杆箱。但一路的黄色指示牌却显示:香港书展!

地铁距离会展中心有一段距离,要在各个大楼之间如迷宫般穿行,但不用担心迷路,只要跟着人流往前走,一路还有指示牌和志愿者、工作人员引路。人流停下来,就知道快到售票处了。几万人安静有序地等待入场。

看我东张西望一副初来乍到的样子,有工作人员用广味普通话告诉我,可以走快捷通道。访港人士只需出示有效的旅游证件,即可于“访港人士售票处”用10元港币买到原价25元港币的书展门票(3岁及以下儿童和65岁或以上老人免费进场)。媒体记者现场登记更加简便,递张名片就能拿到当日无限次入场的媒体证。

由于香港的地缘特点,香港书展成为澳门、香港、大陆和台湾甚至东南亚的读者都可以很容易参与的书展,每年近100万的人流量不可小觑。

相比起很多书展多以版权买卖为主,香港书展显示出了“公众零售、市场开放”的优势,560家展商,400场活动,不但有大语种图书,还有希腊、葡萄牙、土耳其、文莱、菲律宾等国家的书刊。

这边是名家文化讲座,那边是模特集体“卖肉”。这边只要刷一下公交卡片,就能下载电子书;那边也有旧书与珍本吸人眼球。

再不喜欢看书的人,置身书海,被“半价”、“买二送一”、“10元三本”等条幅包围,也不由自主要掏出荷包。

何况书展又是如此方便、好玩。首先开放时间人性化:工作日是上午10时至晚上10时;周末持续到午夜12时。其次书展除了各种图书,还有巨大的美食广场,各种自动贩卖机,儿童图书区更有许多有趣的工艺品和文具。导购人员耐心陪孩子玩耍,不买也不会甩脸色。有孩子流鼻涕了,工作人员很自然地递上纸巾。如果你不想背着很重的书,现场也能代你邮购和快递。

书展二楼面对大海的一侧是巨大的玻璃幕墙,摆着一排座位,读者可以随意休息。很多年轻人就在玻璃幕墙前的石阶上读书,大海成了读书的背景。

现场:模特、作家、小猫一个不少

香港书展上娱乐八卦层出不穷。同往年一样,刚出道的年轻模特为了卖写真集无所不用其极,晒“事业线”已经落伍了,争相靠玩互亲、激凸等赚眼球。有女模特还说如果写真卖得好,会穿比基尼闹市湿身庆祝!男模“搞搞新意思”,也“露胸”与女模特一决高下。只要他们的行为没有超出法律许可的范围,主办方并不会加以干预。

众多明星出场卖书是书展的老牌娱乐节目,邝美云、朱茵都来签售。给小朋友讲故事的除了有校长、科学家也有娱乐明星古巨基等。

签名售书的不只有模特,还有——猫,是的,没有写错。“忌廉哥”是一只英国短毛猫,平时和主人一起在香港尖沙咀一24小时报摊看摊。2012年在几位粉丝的推动下成为社交网络明星。今年主人带着“忌廉哥”现身《忌廉鸡汤》签名会,人气超过不少名模呢。

与娱乐气息相平衡的是更多的严肃专题。本届书展“年度作家”陈冠中的三场研讨会座无虚席,人流一直排队到讲场门口。连内地实力女作家王安忆也捧着他的小说静静坐在观众席内。而“人间净土——走进敦煌莫高窟”3D展览,需要一再加场。虽然今年莫言没有亲临现场,书展还是为他设有专区,并邀请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许子东主持《莫言为什么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讲座。台湾知名诗人席慕蓉也带来讲座《原乡与我的创作》。席慕蓉早年曾随父母到香港生活,她认为“香港虽然表面上看很商业化,但是它里面的文化很深很复杂,是一本很难懂的书。”

王安忆在演讲中调侃说:“凡是经历过国际大书展的演讲嘉宾都有几个特征:一是往往是站着说话的,有着宣言一样的表情;二是非常会调侃,能把全场气氛搞得非常活跃;三是能够找到关键词。”

香港书展的关键词可以说是:活色生香、多元包容。

疑问:香港人一年只买一次书?

香港书展始于1990年,如今已成为全球三大华文书展之一。其主办方是香港贸发局,一个听起来与“文化”不怎么沾边的机构,成功地把“文化”做成了“生意”。

香港书展起初的声誉不佳,被媒体讽刺为“大卖场”,嘲笑“香港人一年只买一次书”;《苹果日报》刊文《出一本书不如种一棵树》,吐槽书展是书商清仓大甩卖的机会,打折还卖不出去就只能烂掉了。易中天自己来书展推销书,但是坦言并不会在书展买书,因为这里是个嘉年华

还有不少作家为香港书店生存现状担忧,书店被高昂的租金逼着一层层往上搬。台湾作家杨照发出疑问:“如果每年大家都等到书展那几天才去买书,书店还如何维持下去?”陈冠中也建议香港应该有一个大书城。

虽然书店生存一时难以缓解,香港贸发局也尝试扭转书展“大卖场”的形象,明确香港书展以传播文化为根本,专门组建了由学者、传媒、演艺界人员等组成的文化活动顾问委员会,负责举荐年度作家和邀请作家等。并想方设法为读者服务,比如为了解决书展时间短而难以满足大众需求的问题,发起持续一个月的“文化七月·悦读夏季”展外文化活动。场内外420多场文化活动,邀请300位中外新老作者出席。

从去年开始,香港书展还为业余作家、兼职作家设立了“周末作家书廊”,只需花几百港元,谁都得到一个摊档宣传自己的新书。

正是周到的服务、创新的形式、便捷的购物吸引着各地人士纷纷赶赴香港书展。

书展结束前,香港贸发局副总裁周启良说:“香港书展已发展成亚太地区重要的文化盛事,希望成为香港的一个文化书签,推动全城的阅读风气,提升城市气质。”台湾作家席慕容也说,“看见这么多年轻人愿意安静地排队进场参观香港书展,我真的觉得很兴奋。只要书展继续办下去,香港的阅读风气一定会愈来愈好。”

在这样的喧闹与宁静的交织中,只要阅读成为普罗大众可以随意参与的嘉年华,纸质图书会不会消亡已经不需要解答。

[责任编辑:吕美静] 标签:香港书展 易中天 三个代表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