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专家称很难杜绝动画片中的暴力:观看需家长指导

2013年06月01日 10:50
来源:文汇报 作者:邵岭

六一儿童节,照例又有一批动画片提前在影院扎堆,对着孩子和家长们热情招手。日前,中国动画学会研究部副主任宋磊在微博上指出,尽管动画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适合小孩子看的影视节目,但不少研究表明,其实动画片比一般真人影片更容易掺入暴力情节,这条微博迅速引发业界热议。

昨天,宋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除了暴力之外,中外动画片中不适合儿童单独观看的内容普遍存在。舆论往往将矛头对准动画片制作者,却忽略了家长应该承担的义务——在孩子看动画时给予专心的陪伴和引导。作为动画领域的研究者,宋磊经常去影院看动画电影,发现很多家长把陪孩子看动画片当做任务,只顾自己坐在旁边玩手机或者打瞌睡。

要杜绝动画片中的暴力,很难

为什么动画片比真人影片更容易掺入暴力情节?宋磊说,这一方面是动画这种艺术的特点决定的。动画是一种想象的艺术,追求夸张和变形,比如,《猫和老鼠》就经常出现猫抓住老鼠之后把它的身体拉长扭曲而老鼠逃脱之后还能恢复原状的镜头;《米老鼠和唐老鸭》里,那只叫布拉托的狗也经常被车轮压成纸片贴在地上,等车开走之后又若无其事地站起来。业界把这种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的暴力称为“幻想暴力”,这是动画独有而擅长的表达效果,真人电影不可能做到。

而另一方面,暴力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手段。宋磊向记者分析说,儿童大多缺少长时间全神贯注的能力,需要依赖一些对抗性的情节来吸引他们,而这样的情节往往具有暴力因素。因此,“除非是针对最低幼的孩子,不然动画片很难完全杜绝暴力成分”。

不少动画片孩子单独看,不宜

实际上,除了暴力之外,动画片中还有很多内容是不适合孩子单独观看的。宋磊以正在国内上映的美国动画电影《疯狂原始人》为例,指出其中淬石取火、情窦初开以及爸爸和外婆吵嘴等情节,都会给心智尚不成熟的孩童带来不良引导。尤其是7岁以下的儿童还不能分清真实和假想、现实和虚幻,当他们看到动画片里人披上斗篷或者骑上扫把就可以飞,或者老鼠无论怎么被猫折磨都大难不死时,会以为这是真的而加以模仿。美国学者巴巴拉·威尔森就此讲过一句话:“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视角来考虑问题时,永远不能认为动画所表现的是非现实的东西。”

正因为如此,在美国,动画片也有分级制。最低一级为G级,没有脏话和色情场面,适合全年龄段儿童在家长不在场的情况下观看;往上是Y7级,带有科幻和喜剧色彩,适合7岁以上孩子观看;而像《疯狂原始人》这样的动画片则被定义为PG级,观看时需要家长加以指导和讲解,告诉孩子其中有些情节不能模仿——在宋磊看来,国产动画《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没》等也应属于这一类;再往上是14级,包含过度暴力和明显色情,人物满嘴脏话,不适合14岁以下儿童单独观看,是需要家长格外留意的动画片。

宋磊向记者表示,当电影分级制在国内尚未推行时,呼吁出台动画片分级制并不现实。了解美国对于动画片的分级,其最大的意义在于提醒家长们,对于动画片可能产生的负面作用有充分认识。“我们当然首先要保证动画片不能是凶残的,同时也主张家长对孩子观看动画片进行指导,而不是把动画片当成电子保姆,把孩子往那儿一放就不管了。” 本报资深记者 邵岭

[责任编辑:徐鹏远] 标签:动画片 暴力 熊出没
打印转发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