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不用黑色幽默讲电影 称追求荣誉但羞于承认
资料图
抵达采访地点时,冯小刚正坐在沙发上,一手拿烟,一手拿手机,嘴角带笑。南都记者问他看什么看得那么开心,冯小刚说媒体朋友给他发来短信告知,国际媒体看完《一九四二》,反响不错,多为赞赏之语。想必,微笑之中,有着许多复杂的情感。
从1994年接触到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2012年11月29日,电影《一九四二》终将正式登陆中国的大银幕。在影片公映前夕,冯小刚带着影片来到罗马电影节参赛,老搭档制片人王中磊、编剧刘震云、主演张国立和徐帆一同亮相红毯。在当地时间11日上午媒体场放映结束后,国际媒体对于这部中国电影投入相当大关注:官方发布会上,国际媒体提问相当踊跃,原定半小时的时间完全不够用。
发布会结束后,南都记者专访了冯小刚。十八年,圆一个梦,他为什么如此执着地要把这部小说拍成电影?处理这样一个厚重的历史灾难题材,需要怎样的态度?他又如何看待自己在坚持这件事中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与性情?看一看,如今的冯小刚对于电影、对于观众,以及对于自己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对电影的态度
电影角度
从黑色幽默到悲悯情怀,应该把灾民的态度真实地拍出来
南方都市报:影片结局点了题(电影英文名为BackTo1942),老东家张国立往回走,还捡了一个孤儿。剧本是在行走中一点点丰满起来的,我想知道,这个设置是因为真的有碰到这种从逃荒到往回走的事例?还是说是一种纯粹的理想主义——— 因为要有希望?
冯小刚:我们一直在说用什么样的态度来拍这个电影。演员、导演、编剧,我们都在想。我们的态度是不重要的。我们应该把1942年逃荒的人———包括和他们发生关系的历史上的人物———真实地把他们的态度拍出来。这(应该)是电影的态度,不是作者、创作人员的态度。所以在想,这个老东家,一大家子在那里,儿媳妇、老伴、女儿、孙子,包括长工,赶着马车,拉着粮食,最后到通关的时候,什么都没了。死的死,亡的亡,卖的卖……最后到陕西,孙子也被闷死。他都不知道往陕西走是为什么———过去逃荒去陕西是为了活,现在没有这个支点。他为什么往回走?我觉得就是他那句台词。灾民说:“你往回走就是个死啊!”他知道是个死,就是想“死得离家近”。最后他捡到这个孙女,互相就是一个救赎。(像他)这么一个在绝境中挣扎,以致到绝望求死的一个人,他的内心又出现了生的勇气。我想这也是蒂姆·罗宾斯接这部片子时候(的理由)———这么少的钱(指片酬),要耗费你那么多时间,要跑那么远的路来拍,为什么?他说(这是)人性最黑暗的一个剧本,同时也是人性最温暖的一个剧本。
南都:在那么多年筹备时间里,什么时候萌生了拍这样一个结局的想法?
冯小刚:最初的剧本就是这样一个设计,大概是2000年的时候。
南都:往回想,1994年你第一次接触到小说,那时想拍的电影《一九四二》是个什么样子?
冯小刚:当然它应该和现在呈现出来的(面目)有不同,但大的方向应该是一致的。随着这么多年,时代往前走,我对生活的认识也在提高,剧本也在不断地增……这么多年的沉淀,不断地修改,不断地修改。过去可能会用黑色幽默这样一种语调来讲这个故事,现在可能不是这样。现在尽可能地把我们的态度从电影里面拿走,还是前面说的,这个电影应该就是灾民的态度:面对灾难、面对死亡的态度。
南都:黑色幽默的语调,可以具体说说吗?
冯小刚:在这么一个灾难里,从小说里可以看到发生的很多事,极其荒诞,但是我觉得今天拍出来,呈现给观众看到的不(应该)是那个。每一个观众内心都有那种悲悯的情怀,应该唤醒这些。所以包括在北京的试映,放了几场,包括给影评人看,不管他们的政治观点是怎么样的,不管平常他们对电影的评价有多少靠谱,看完电影,大家共同的都是一种人变得善良的感觉。真的是这样的体会,变得内心特别的悲悯。
创作心态
很看重这个梦,用单纯的态度去把它圆了
南都:之前电影终混结束后,你在微博上形容片子给你的感觉是“不咸不淡”。大家都很好奇,你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满意还是不满意?
冯小刚:我其实是比较性情,也特别的敏感。工作进行到哪个阶段,心情是怎么样的,都用微博来记录。你知道一个导演做一个电影,从剪接到最后的混录,要看多少遍。什么样的电影,能看50遍了,你就木了,判断力就没了。你就会突然产生一个很大的怀疑,这东西行吗?观众是不是接受?我相信,没有任何一部电影,你看几十遍还不木。怀疑会有一种不咸不淡的感觉。也好,也就是你会非常客观的,就会发现问题……再做修理,再做修理。但实际上远没有你想得严重,因为观众都是第一遍看。你都把每一句台词背下来了,你都知道下一个镜头是什么,你不会发现它有任何好,你看到的都是毛病。
南都:我觉得还有一个因素是“关心则乱”,太看重一个东西就会想很多。
冯小刚:很看重,很看重。这是个梦,这梦等于圆了。还有一种是当你对于一件事一直孜孜以求,甚至想把它实现都是很难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事干完了,你会突然间有点被闪着了。会有种失落,过去你心里都怀着一目标,现在这件事做完了,新的目标在哪?“得到即空虚”嘛。
南都:这么多年来是什么样的感情和动力会让你一直坚持把这个梦给圆了?其实对于你来说,名和利都不算什么,可拍可不拍。
冯小刚:名和利都得到之后,会是两种东西:一个是你觉得不过如此,然后就懈怠了,就没有动力,动力不足了;还有一种是当名和利都得到之后,如果心里还有个梦,还握着它,你就会在做这种事的时候,想法特别单纯———不是为别的,不需要再去为这些。比如说出名,还怎么出名啊?在中国,再出,你就出事了。赚钱?我也不是挣钱没够的人。过去拍了这么多片子,我个人也得到了很多经济回报,养家糊口都不是问题,可以过很好的生活,所以反而在这个时候去做你最愿意做的事的时候,目的特别单纯。
南都:为什么《一九四二》会成为你最愿意去做、最想圆的梦?因为这个题材具备的历史厚重感是少有的?
冯小刚:我觉得其实这是刘震云(做出了)最大的贡献。这个电影其实就是帮助我们照见自己。所有观众看完这个电影,都会对我们的民族有一个新的认识——— 这个认识可能更站得住脚一点。过去我们认识到很多民族优点——— 显而易见这也是很重要的,否则我们民族早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了。这个民族承受这么多的苦难,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她身上一定……比如生命力顽强,面对灾难的勇气,这一切可能都是。但同时,我们的民族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多灾难?历史不断重演,这个民族的问题在哪?观众在堵心的同时,电影可能会部分地给观众一个答案。观众也需要娱乐,但同时,绝不像很多电影发行人想的那样,仅仅满足于这些,其实还有很多需求。通过看一个电影,对自己的民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观众也很需要,但我现在说了不算。最终观众是不是我料想的这样,那就让29日上映之后进行检验。
对观众的态度
基本信任
我和观众之间不会有很大的误会
南都:你在微博上说,为这部电影“赌上之前十二部影片积累的人气”,相信自己对观众的判断。你如何分析观众心理?
冯小刚:这个电影是在观众的观影经验之外的一个电影。我认为它会抓得住观众,当然你对今天的观众也不敢断然地这么有大的把握。总的来说,我拍了这么多年的电影,(觉得)这个电影基本上观众都(会)和我判断的差不多反应,我认为不会再和观众之间有那么大的一个误会。确实有很多导演他们和观众有非常大的误会,他认为观众一定会喜欢这个,但是观众不喜欢。这就是一个误会。
南都:似乎《一九四二》在这个时代出现,时机刚刚好。
1
2
|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