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新闻学者陆晔:公众仍需要严肃的新闻 形式不重要

2012年04月19日 14:23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田波澜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网络媒体连续第三年获奖受到广泛关注,网络开始瓜分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已是不争的事实。从普利策奖今年的评选变化来看,它究竟体现出了怎样的媒体发展趋势?

早报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陆晔,谈新媒体的出现对新闻业的影响。

东方早报:从获奖名单来看,今年普利策奖的评选体现出什么特点?

陆晔:从普利策新闻奖的角度看,其实总的理念并没有什么变化,仍是秉持了一贯的原则,即奖励那些“主动发掘新闻、唤醒公众注意力”的新闻作品,彰显的是新闻媒介的自由意志,客观公正的报道立场,满足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社会责任,人道主义、同情心,当然还有良知和勇敢。另外,《纽约时报》、《费城询问者报》、《芝加哥论坛报》这些主流报业的常青树,也跟以往一样占有一席之地。

东方早报:突发新闻图片奖颁给了法新社摄影记者马苏德·侯赛尼,普利策奖颁给外国新闻机构,在普利策近百年的历史上可谓极其罕见。对此你怎么看待?

陆晔:新闻至上吧。全球化极大地打破了新闻机构的地域限制,尤其是新闻通讯社。稿件来源也很难绝对分清彼此吧。

东方早报:美国著名网络媒体《赫芬顿邮报》获普利策国内报道奖, 成为获奖的首家新闻博客网站,同时还有《政客新闻网》获最佳社论性漫画奖,这也是网络媒体连续第三年获奖。你觉得这体现了媒体发展的什么迹象?

陆晔:网络媒体得奖总是会受到很大的关注。其实网络开始瓜分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个人其实一直觉得,用这点事儿来欢呼或者慨叹网络取代报纸什么的其实是很无趣的。公众需要严肃新闻,无论来自网络还是报纸。记得2009年在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的普利策获奖记者工作坊上,因有关美国南部民权运动《种族斗争:传媒、民权运动与民主觉醒》一书获得2007年普利策历史类奖项的Hank Klibanoff说过,新闻业有它自身的实践标准,报纸也好网络也罢,只要能达到这个实践标准,并达成服务公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的目标,那么它究竟是以什么形式呈现出来的,其实完全不重要。

东方早报:从普利策奖今年的评选变化来看,它体现出怎样的媒体发展趋势?比如社交媒体出现在本次普利策奖多个类别中,尤其是即时、突发性报道中。本届普利策奖的评审作品只接受数字形式的内容,这在普利策奖上史无前例。

陆晔:社交媒体为新闻报道的操作实践带来新的可能性。这一点值得关注。作品采用数字形式报送这些只是手段问题,不影响本质。技术毕竟是工具,关键是记者的价值立场、专业水准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出来。

东方早报:你觉得今年获奖报道的题材体现出什么特点? 比如宾州的《爱国者新闻》因为对于宾州州立大学橄榄球队性丑闻的揭露性报道获得了地方新闻奖、《费城问询报》因报道费城地区学校暴力事件促进了一系列关于学校安全措施的教育改革而赢得分量最重的公共服务大奖。这体现出该奖一个怎样的评选标准?而这样的评选标准又会对业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陆晔:公共服务奖每年的分量都很重。标准从未改变。在美国新闻业内部,专业认知也很一致。谈不上什么特别格外的影响吧。

(陆晔,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传播媒介与社会研究所”所长,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传播学研究分会秘书长,国际中华传播学会会员。)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新闻博客 网络媒体 陆晔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