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电影艺术家舒适酷爱京剧 和梅兰芳结艺缘(图)

2012年04月11日 12:06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老老夏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渐渐地,舒适的父亲和梅兰芳成了密友,除了去戏院看戏,还隔三差五亲临梅府“开小灶”,听堂会。每逢这样的机遇,舒适就有幸跟随父亲走进姹紫嫣红的梅家大院,因为他是父亲最宠爱的孩子嘛。有时候,舒家有人过生日,也会请梅先生来家里唱堂会,邻居们纷纷来看热闹。舒适当时年纪太小,当然还听不懂那种“咿咿呀呀”的京戏唱的是什么,但从父亲击着拍子、摇头晃脑的陶醉相可以看出,这肯定是好东西!他慢慢听出些韵味了,便不知不觉开始在心里跟着哼唱起来。比他大几岁的哥哥也在学唱,兄弟俩便成了搭档,而且时常交流。

后来,梅兰芳来了上海,而7岁的舒适跟着父亲及家人也从北京来到上海。来上海的缘由是否仍为了“追梅、捧梅”,未可知。

崇拜梅兰芳的“老戏骨”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舒适依然被父亲带着,到东到西听梅兰芳唱戏,他对京剧艺术已经从懵懂变成喜爱,甚至变成一种瘾,开始有意识地主动亲近这种神秘、极富感染力的声音。

有一次,放学回家的舒适没见到父亲,原来父亲又去梅家听戏了。舒适二话不说,噔噔噔噔就冲梅府而去。梅府门房是新来的,见来了一位穿着普通藏青色长衫的少年,也看不出是大户人家的公子,为了不影响主人唱戏,就叫他先坐会儿。舒适也就听话地等在了门房。不一会儿,三个脚夫抬着沉重的东西而来,见有个闲着的男孩,就叫他搭把手,一起把货物抬进去。舒适想,正好可以趁机进去,便什么也不说抬起东西就进了内院。梅府管事的迎了出来,吩咐把东西抬进后面仓房。梅兰芳眼尖见到了舒适,立刻嚷嚷起来,你们怎么搞的啊,叫舒少爷干这样的体力粗活?!梅府管事见自己居然没认出舒少爷,脸一红,赶紧为舒适叫座、看茶。舒适的父亲见儿子来了,特别高兴,他倒很大度,一再打圆场,说男孩子出点力气无所谓的。舒适也不觉得被怠慢,相反,还为能帮着梅家出点力而兴奋呢!

10岁的时候,舒适已经把梅派以及其他京剧各派的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各名家的唱段都学得像模像样了,开始跃跃欲试粉墨登场,为亲戚朋友们表演。听到底下的喝彩声,他感受到表演的快感,唱得更起劲了。13岁时,舒适小学毕业了,父亲见他天赋甚高,而且也确实喜爱京剧,便有意送他去拜梅兰芳为师。不料,母亲竭力反对,虽然她也很欣赏梅兰芳,而且很支持丈夫“捧梅”,甚至曾为梅兰芳做过新戏的服装道具,但她认为玩玩票就可以了。于是,舒适拜师学艺这件事只得作罢。为了不使舒适小小年纪受此挫折而一蹶不振,父亲表示,将来要送他去国外学硝皮制作,当一名响当当的工程师、实业家,干一番振兴民族工业的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至于唱戏,权当私人爱好,自娱自乐也罢。其实,这点小挫折并没消磨舒适的斗志,当一个民族实业家的远景对他吸引力也不大,对京剧的迷恋更没有因此而减淡半分,还是经常在哥哥拉着胡琴伴奏下,和姐姐、妹妹一起哇啦哇啦唱。

到了这时候,梅兰芳和舒适的父亲早已超越名角和戏迷的关系,在梅兰芳心里,舒适的父亲无异于他的恩人。可以说,没有这帮军官“捧梅团”,就没有梅兰芳的迅速蹿红,所以梅兰芳也经常会光顾舒家。

“舒家”是一个很大的宅第,面积约合28亩,在如今上海同鸣路、西江湾路、中山北一路一带,那是舒适的祖父当年来上海后平地造起的“庄家阁5号”,舒家后人习惯称之为“舒家弄”。因为舒适的祖父曾留学西方,太太又是半个洋人,生活习惯亦中亦西,所以建筑风格颇为洋气,格局却有点四合院的味道,辈分最大的居中,子女的房间环绕四周,分别排列。屋后有大片农地,可以种植各种瓜果蔬菜,自给自足。而且,舒家非常注重体育锻炼,所以舒家弄里还建有游泳池。

有一次,梅兰芳和另一名伶程砚秋一起来到“舒家弄”,看望舒适的母亲,还合送了一把纸扇给舒适的父母,扇面上是梅兰芳亲笔画的水仙和天竺,题款:石父先生命书;另一面则是程砚秋的书法真迹,五言诗一首: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自鸣/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还有一次是舒适的祖母做寿,梅兰芳不仅前来贺拜,而且执意要登台献艺,一亮嗓便是一出《思凡》,举座皆惊。临了又赠送一把纸扇给舒适父亲,上面画着仿宋风格的无量寿佛,又出自梅兰芳之手,据说他的佛画在圈子里还颇有点名气;另一面是书法家王云的手笔,七律一首:十里沿洄暮霭昏/熟衣天气半清温/菰蒲响雨烟沉浦/芦荻迥船水到门/跃网忽惊鱼尾健/坠檐初见橘影繁/好山偏阻登高屐/笑指郎家半日村。此诗情画意竟与傍水的“舒家弄”有几分相符。

据舒适回忆,梅兰芳两次看过他演《坐宫》里的杨延辉,一次是舒适二姐结婚,一次是姨夫做寿,都是唱堂会。舒适很清楚,自己只是票友水平,尚未经受世态炎凉,要表现深陷困境的杨四郎,肯定有所不足,但他不怕被梅兰芳数落,觉得能让“伶界大王”审视自己表演,就是莫大的荣幸。后来,舒适走上电影道路之后也受过梅兰芳的教诲,他拍的第二部电影《新地狱》就被梅兰芳批评,叮嘱他“以后这种‘胡闹’的电影不要拍”,令舒适一激灵。

如此,舒适对京剧艺术就像着了魔一样钟爱了一生,这种情感里面也许还包含了对梅兰芳先生的崇敬。那把京胡就像是舒适的护身符,拍电影出外景,别的生活用品可以省略,京胡是绝对不能不带的。只要有他在,摄制组驻地就能听到或悠扬或昂扬的京剧唱段。到了1960年代初拍《红日》的时候,无论电影表演还是唱京戏,舒适都无愧于“老戏骨”的称号了。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梅兰芳 上海广方言馆 胡琴伴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