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纷纷出版微博体新书 粗制滥造读者不满
微博时代,开机阅读,出版界也屈从于碎片化生存,把微博上的名家名段集结成书。清明期间,记者在上海书城、大众书局、博库书城等各大书店看到,很多微博书都贴着“文学·随笔”的标签,然则开卷一览,这样的随笔显得太过随意,充斥着微博上的边角料而缺乏完整体系。
微博书风行
去年,微博红人张发财写历史八卦的微博结集成《一个都不正经》,其段子体叙述让千百年前的人物从故纸堆中爬起来;80后资深相声爱好者东东枪的《俗话说》也由诸多MSN签名加微博段子汇集而成;网络红人奶猪随即出版“段子集”《我呸》;《晶报》总编辑胡洪侠则以“微博体”书话短章出版《微书话》,东采西撷,忽中忽外,书情书事,亦正亦邪。这些书大多在140字的方寸之内释放图书领域的微阅读潮流,多番加印,频频问鼎畅销榜。
此外,小说《围脖时期的爱情》讲述主人公与某明星在微博平台发生的情感纠葛;《精神病学院毕业生》《蔡澜微博妙答》等一系列“微博体”图书相继出版。语言简短,只言片语中饱含调侃和幽默,没有完整的故事和逻辑,是典型的碎片化阅读下的产物。
是“无本万利”
除了已经出了书的,圈内的跃跃欲试者还包括导演冯小刚、台湾主持人蔡康永、歌星梁咏琪等,他们都在公共场合表示,准备把自己的微博语录整理成书出版。有业内人士分析,对于名人而言,把自己已有的微博集结出书,可谓是创作上的“无本万利”之举,区区稿费并非这些“作者”的诉求,而“新作”出版之际的媒体曝光度才是他们真正的用意所在。
这些“微博书”中到底有多少营养?到底能否在琳琅满目的各类书籍中站住脚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网络上的低评价和书店里的低销量基本相符。记者在上海书城发现,名家头衔固然可以抬高一些销量,但比起这些作者的严肃作品,读者在大致翻阅后,还是把这些“微博拼凑书”留在了柜台上。
读者评价低
网友whiteship指认《微书话》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网上30多块买的。244页,每页是两条‘微博体’。当初看它定价畸高,以为作者能把140个字拧成花来,谁料不过几句流水账,或引几句书的内容评论云云,非圈内人读来实味同嚼蜡。”读者“蓝手套”则评价《蔡澜微博妙答》:“虽然我很喜欢蔡澜,但也不能这样出书来骗钱啊。都是微博上蔡澜回答网友的提问,闲暇翻翻尚可。”
知名学者余世存《非常道2》也遭遇了大量批评,被指为“名人轶事摘抄本,没啥思想性可言”,所以不可再读。网友“生鱼片熟了”大呼搞不懂,“有《非常道》珠玉在前,认为作者应该更珍惜自己的羽毛,没必要赶出一本畅销书。”
媒体人士认为,若要将传统阅读和以“微阅读”为代表的现代阅读加以比较,传统阅读传递的主要不是信息,而是智慧。只要人类在发展,只要人类在思考,传统阅读将继续存在,只不过它将主要集中于专家、学者或对某些问题极感兴趣者。“微阅读”则主要传递信息,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需要,或许这种新的阅读模式可成为激发新文体的动力。
炮轰垃圾书
在谈到微博时,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表示,自己的微博账号有超过10万的粉丝,发布讯息很迅速便捷,不过却不是一个严肃写作的平台。他批评道,微博给了大众一个发表自己意见的平台,微博信息都是碎片信息,对于一个人需要从外部接受的全部的文化知识资讯来说,信息只是一个层次,而且是最低的层次。现在很多人有了微博就放弃了博客,有了博客就放弃了书籍,这些都是本末倒置的。
李昕认为,中国现在每年大约新出版书籍30多万(种),但其中至少有一半是彼此重复、没有个性、没有新意的,更甚者是质量低劣、粗制滥造,基本是文化垃圾。“垃圾书读者根本就不用去读,读了也是浪费时间。”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