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杨丽萍舞蹈梦背后艰辛:永远无法当母亲

2012年03月15日 09:41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2009年,25岁的王亚彬看到自己和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的诸多同学、同事们,经过多年积累,已在舞蹈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为此,亚彬很想搭建一个艺术平台,推出这些优秀舞者及作品,并尝试进入演出市场,将其纳入艺术作品公演的实际运营。因为个性擅闯,又想做事儿,她自然就成了这次品牌演出的负责人和制作人。当年,她联系到朝阳区文化馆的“9剧场”,正式以“亚彬和她的朋友们”舞作系列亮相,顺利推出了《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一季·与你共舞)。2010年,《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第二季·寻)便从“9剧场”搬入天桥剧场。去年,第三季《守望》又登上了保利剧院的舞台,连演三场。从此,《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真正走进观众的视野,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艺术品牌,并被纳入北京国际戏剧舞蹈季。

仅以2011年的第三季为例,三场演出成本一百万元左右,王亚彬靠工作室委约创作的优秀演出内容,得到了北京蓝讯科技有限公司、软通动力、中旭投资有限公司、JNBY、5100矿泉水等多家企业、多种形式的赞助,赞助金额达到总成本的三分之一。最终,演出接近收支平衡。虽然还没有盈利,但这在中国舞蹈界已经很罕见了。当被问及是否有专职营销人员或品牌推广经纪人时,亚彬很不好意思地笑了:“工作室还在发展中,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来作,自己在多种角色间不停转换,但这一切都将逐渐规范系统化。”

到目前为止,亏本的资金都是王亚彬自掏腰包弥补的,但她对此很淡定:“小剧场话剧,或者说话剧的市场化运作也不是一两年就成功的,而是经过近10年努力才达到今天的程度。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扩大舞蹈市场化运作的基数,启发更多人,希望能有更多人一起来做这件事儿。就像当年小剧场话剧兴起那样,大家一起使劲儿,才有可能成功。”

记者手记

大众传媒何时垂青舞蹈本身

舞蹈圈里优秀的人才很多,但很可惜,除了杨丽萍、黄豆豆等少数人,其余的舞者走入公众视野,大多数是因为舞蹈以外的原因。

有人认为,金星如果不是因为变性,而且嘴巴“毒”,不会成为公众话题;邰丽华如果不是因为来自残疾人舞蹈团,也很难在央视春晚上一举成名;刘岩如果不是在奥运会开幕式排练中受伤,也不会被亿万观众关注。这种分析虽然刻薄之极,但也许是事实。因为,和这些舞蹈明星一样优秀的舞者还有很多,其中很多人不止一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不止一次获得国家和国际大奖,不止一次创作出精美绝伦的作品。比如金星曾经的同事高艳津子,刘岩的师妹邵俊婷等,但至今,圈儿外没什么人知道她们。

就算眼下在市场运作方面最成功的王亚彬,她的成功也离不开借助影视形成的人气。王亚彬曾在赵本山的电视剧《乡村爱情》中扮演“王小萌”,因而被大众所知。虽然早在2003年,她就参演过电视剧《跟着阳光跳舞》和《军中红舞鞋》,但最终,还是一个和舞蹈无关的角色让她火了。很多观众以为她本来就是个东北农村姑娘,直到随后参加很多电视台访谈节目,观众才渐渐了解,“王小萌”原来是跳舞出身,而且,在舞蹈方面是那么优秀。

幸运的是,金星、邰丽华、王亚彬都凭借自己的艺术成就和追求,成功地将观众的好奇引导到舞蹈本身,扩大了自己的观众群,也传播了舞蹈艺术。

但是,什么时候,大众传媒能垂青舞蹈艺术本身,而不是舞蹈演员的八卦话题?每每舞蹈界人士这样责问,我都感到惴惴不安。当我们纠结于舞蹈明星的难产时,恐怕也该对媒体对舞蹈艺术的漠视,说一声抱歉吧。

 

[责任编辑:何宇达] 标签:杨丽萍 舞蹈演员 舞蹈学院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