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家傅佩荣:要领导别人 就不要自我为中心
要领导别人就不要自我为中心
本期主讲:傅佩荣,当代华人世界一流国学研究专家,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哲学教授。 2009年6月,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
你要能领导别人,首先要设法从每一个人身上学到一些长处,要能敞开心胸听取有价值的言论。
鲁国的国君鲁定公有一次请教孔子,“一言可以兴邦,有这样的事吗? ”孔子回答:“话不能说得这么武断,以近似的程度看,有一句话是:‘为君难,为臣不易。 ’理解了这句话,就有可能使国家兴盛。 ”孔子认为,领导如果知道自己是替老百姓做事,自己的责任非常重大,需要好好努力,“兴邦”就没有问题。儒家特别强调“谨慎”,只要是为人民服务的事情,都要郑重。孔子曾以大禹做例子,禹吃得简单,对鬼神的祭品却办得很丰盛;穿得粗糙,祭祀的衣冠却做得很华美;住得简陋,却把全部力量用在沟渠水利上,因此“禹,吾无间然矣”,孔子对禹完全挑不出缺点,因为禹一直把精力放在正事儿上。“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禹负责治理洪水,看到有人淹死,就好像是自己让他淹死一样。
如果领导者能够有这样的心意,认为每一个百姓所遇到的困难都是我的责任所在,我要想尽办法帮助他们,国家自然就会兴盛。背后的道理是什么呢?
领导者要把自己的快乐忧愁和老百姓结合在一起,“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以天下人的快乐为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范仲淹又说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这属于很难实现的大愿:天下人都快乐了,我这个领导人再来快乐,那你恐怕永远都快乐不起来,因为天下总有人不快乐。今天的民众不需要这样的领导,只要有责任感,想尽办法用你的知识、能力、才干、德行来帮助百姓,始终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任何时候都不松懈,专心尽自己的责任就好了。
既然“一言可以兴邦”,鲁定公接着问了,“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回答:“如果说的话是不对的而没有人违背,不是近于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衰亡吗? ”你身为鲁国国君,听不进别人的谏言,别人的话和你的想法不一样,你就不接受,完全不了解忠言逆耳的道理,这样下去国家不就灭亡了吗?所以“一言丧邦”是告诫管理者一定要谦虚,要能听取不同意见,千万不要自我为中心,太过主观。大家都只说好话,不说批评的言论,怎么改善呢?最后恐怕大家都要陷于困境了。
孟子有个学生叫乐正子,他去鲁国当大官,孟子高兴得晚上睡不着觉。别人问,你这个学生有什么优点呢,他做官你这样高兴?孟子说:“乐正子的能力不是很强,德行也不是很高,但是他有个好处,喜欢听取别人的建议。 ”一个人如果非常谦虚,能够听取不同意见,别人就愿意给他建议、帮助,天下人都来跟他讲怎样做更好,他自然而然集大成,把所有好的意见汇集起来加以实践,最后取得很好的效果。有一次孟子直接告诉齐宣王说,你当国君,不要随便指导别人该怎么做。为什么?因为古代国君是世袭的,他父亲是国君,他也是国君,但他不见得懂得怎么治国。懂得治国的是一些政治家,这时候你要信任这些专业人士。孟子举了一个例子,假设这里有一块原始的玉石,就算它价值二十万两,也一定要找玉匠和专家来雕琢才能把价值最大化。我们今天在一个团体中也是一样。你要能领导别人,首先要设法从每一个人身上学到一些长处,要能敞开心胸听取有价值的言论。千万不要听到别人讲自己的过失,就很生气,找借口去辩护,这样一来怎么会改善呢?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的态度,譬如子路听到别人说他的过失就很高兴,大禹听到有价值的言论会向别人拜谢。
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改善社会
孔子明明知其不可,还要为之,这是圣人伟大情操的显现。
今天有很多学者,总以为自己解读的《论语》是正统的,看不得别人说话,比如看见某位电视学者的观点很受欢迎,就会说:“要是孔子知道自己的话被曲解成这样,还不得气死了。”那谁了解孔子呢?孔子也为这个问题烦恼啊!孔子叹道:“莫我知也夫! ”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了解老师呢? ”孔子说:“不怨恨天,不责怪人,广泛学习世间的知识,进而领悟深奥的道理,了解我这儿的,大概只有天吧! ”
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怎么孔子还说没人了解他呢?其实,要了解孔子,有几个简单的办法。第一、了解孔子的志向。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使老年人都得到安养,使朋友们互相信赖,使青少年都得到照顾,这是孔子一生的志向。第二、了解“杀身成仁”的意义。孔子认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觉悟人性向善,为了行善而牺牲生命是完成生命的要求,不但不是牺牲,反而是一种成全。而善是什么?善是我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所以,孔子的志向是建立在人性向善的观念上的。了解这一点,才能理解他的思想。
孔子居留卫国时,某日正在击磬,有一个挑着草筐的人从门前经过,说:“磬声里面含有深意啊!”停了一下,又说:“声音的,太执著了!没有人了解自己,就放弃算了。”孔子叹道:“如果我有这种坚决弃世之心,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这个人实在是孔子的知音。因为他只是听到孔子敲磬,就能明白孔子的心声,不够超脱,太执著了。这个人劝孔子,你生在一个乱世,就不必自命清高了;既然想要关怀人间,从政做官,就不要怕粘锅,不要怕跟别人做一些同流而不合污的事情;现实世界虽然黑暗,但你还不放弃,非要坚持到底。其实不必如此啊!没有人了解你,就放弃算了,自得其乐,独善其身吧!但孔子不忍心脱离这个世界,不忍心一个人独善其身,他要利用一切机会来改善这个社会,绝对不能够一个人过好日子就算了。所以,即使碰上了解自己的人,却“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办法。不能选择自己生存的时代,却可以选择自己在时代中的处事态度。在乱世里,人可以坚持原则,锲而不舍,也可以得过且过,消极无为。因为乱世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可以改变的。
孔子还在楚国碰到一位狂放不羁的接舆。接舆经过孔子的马车旁,唱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他把孔子比喻为凤,承认孔子的学问和道德境界是极高的。但为何要为政事到处奔走,弄得如此落魄呢?过去的已不能追悔,未来的还可以把握;赶紧收手,乱世的从政者是很危险的。表面看起来,似乎这些隐士比较聪明,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知道行不通,就接受它,把它当作自己的命运。而孔子明明知其不可,还要为之,这是圣人伟大情操的显现,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与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人,遥相呼应,产生共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仍在阅读《论语》,探讨孔子的原因。这也是儒家入世情怀的表现,始终认为只要我有能力,一定要尽我的力量来改善社会。
那么,两千多年下来,那么多人读《论语》,尤其宋朝有那么多重要的哲学家都去研究孔子,他们了解孔子吗?不一定。只能说如果没有把孔子的志向以及“杀身成仁”的道理说清楚,他们是否是孔子的知音,是值得怀疑的。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