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皱巴巴的华语电影 学不来好莱坞的精神内核
“在一张合影中,人们最先搜寻的是自己的面孔,试用新笔,常常要写自己的名字,在每年的奥斯卡奖颁奖礼举行前,我们最关心的是华语电影待遇如何。不过,在《英雄》获得提名之后的九年里,华语电影的观众,只在奥斯卡找到了纪录片、菜单、杂技、李冰冰昂贵的包,以及桑德拉·布洛克的一声‘我爱中国’,非常不过瘾。奥斯卡奖,为什么‘不认’华语电影?文化隔阂、发行不力、技术欠缺、字幕障碍,恐怕都不是问题,根本问题,是因为价值观与精神内核的隔阂。”
一时一地的文艺作品,从来都是一时一地的人的精神结构的映射,概莫能外。网络流传一组“波兰电影海报”,这些海报,少数属于波兰电影,多数属于世界各国的大片名片,是当年意识形态斗争最激烈的情况下,由波兰的官方电影公司召集波兰艺术家设计出来的,为的是抵制西方电影海报的低级趣味。但不论什么电影,不论是悲是喜,一旦获得波兰电影海报的表现,都是纠结的、狞厉的、阴郁的,甚至狂乱的。那些海报,是抽象的波兰近现代史,比历史书更明确地说明,这个国家遭遇过什么,现在的精神形象如何。
电影更是如此。获得奥斯卡奖的那些电影,不是他们电影的全部,也不能完全涵盖他们的口味,却多少代表了他们的精神指向,说明了他们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艺术家》《雨果》《相助》、《铁娘子》……在精神气质上都是一脉相承的,温情、励志,乐于缝补心灵裂痕,有一股泰然之气,就连他们选择的主持人,也是比利·克里斯托、艾迪·墨菲这一路的,长得像“普通人先生”,政治正确得没法让苍蝇落脚。
华语电影缺的就是一种心口如一、前后一致的价值观,缺一种泰然之气,而太多纠结、惶然、支离破碎。我们装作已经跟普世的价值观接了轨,但电影里呈现的,却还是格格不入的一切:厌女、歧视穷人、金钱至上、杀戮动物;我们学着温情、救赎,我们面对的历史,却让我们不能说服和相信自己。所以,我们自以为主流的观念,在好莱坞看来,非常C U LT,貌似饱满,其实皱巴巴的。
某大导演曾说,中国电影是拍给中国观众看的,肯定不会得到好莱坞的青睐,他最看重的还是中国观众。其实,他的电影给我们的观感还是越来越像好莱坞电影。但叙事、技术,都可以学,甚至可以学得比好莱坞还出色,但精神内核是学不来的,搭建出一个健全的、饱满的精神结构,不是电影人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就。
不过,作为一个电影观众,我其实非常厌烦好莱坞的那一套,那种以光亮整洁为主要诉求的美感,那种没完没了的温情款款,但我却由此明白了他们身处的土壤,反观出了我们皱巴巴的内心。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64620
1林志玲求墨宝 陈凯歌挥毫写“一枝红杏 -
42654
2曝柴静关系已调离央视新闻中心 旧同事 -
37237
3人体艺术:从被禁止到被围观 -
28599
4老战友谈王朔:在新兵连曾以“神侃”天 -
21714
5李泽厚5月将在华东师范开设“桑德尔式 -
19652
6作家李翊云推新作 曾称莫言某作品“像 -
15979
7独特而温暖的画作 -
8591
8刘益谦举证功甫帖为真 称上博专家挑起